按当时的消费水准,一辆坦克的造价至少在60万元以上。而普通人员一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元。毁掉一辆坦克,其损失程度则相当于一个步兵团的几个月经费。钱不钱的无所谓,最主要的是坦克里边的乘员。一辆t62坦克,配有乘员4人。车长1人、驾驶员1人、炮长1人,装弹手1人。坦克前壁有30毫米厚的钢板,能经受住40火箭筒的攻击,但侧壁和尾部的钢板仅有20或15毫米左右的厚度。在几十米的距离上,40火箭筒有绝对把握击穿坦克。火箭筒击穿坦克不是靠**,靠的时瞬间在坦克内产生的高温金属射流。这种金属流一般温度都在一千度以上,凭借着在坦克内形成的高温,引爆里面的炸弹,或灼伤里边的乘员。所以,被火箭筒或82无后座力炮击中的坦克,百分之百是浓烟从里边升起,车毁人亡,死了的人多数是烧焦后的尸体。
李森大声喊来电台兵,命令道:“立刻向连长报告,坦克受到攻击,我们前去支援。”布置完后,也不等待上级命令边向全排下达了战斗指令:
“弟兄们,坦克遭到伏击,跟我去救人。”
二十多个士兵跟在李森身后,翻过山顶向山的另一头冲去。
军人们凭借着一股血性,哪管飞来的冷枪、冷炮,早已忘了脚下可能埋着的地雷。在荒草中跳跃,在树木间穿行。
“轰”
有人踩响了防步兵地雷。一名战士左腿被炸断,倒在血泊中。
这是一种防步兵地雷,死亡率极小。踩上后,只在腿部造成伤害,其目的是要毁掉人的肢体,但不会一次殒命。
这是按着一种作战理论设计的。战争的最大副作用是增大经济负担,消耗人力、财力。当战场上出现一名伤兵,则会有两名身体完好的人去照顾。如此的话,一颗雷炸伤一人,则会有三名战斗减员。而且炸伤后形成的恐惧,要比炸死一人后的愤怒效果更佳。再者说,一名伤残人员在战后带给国家的负担,要比死了一个士兵的抚恤金高了许多。如果有大批伤残人员留给敌国,从宏观上讲其战争目的是可想而知。
因此,在战场上,我军可能经过的地方,敌方部署了大量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树上、草窠里、石头下,水沟旁,反正是能有人涉足的地方都安上了地雷,目的就要是让进攻的我军寸步难行,迟滞攻击部队速度。
某**队是在战后不久,有的是对付美军的作战经验。稍稍地把美军丢弃的地雷拾起来,不用花太大的代价,就能在他们熟悉的任何地区,迅速部署成固若金汤的雷场。
冲击的战士们停住了,有的救伤员,有的则等待着李森拿出躲过雷区的有效办法。
李森一边抢救伤员,一边通过步话兵,要求连长把排雷兵派上来。
吴江龙连蹦带蹿地跳到李森跟前建议说:“排长,不能等,那样时间太长了。等我们到了,坦克早就完蛋了。”
“你说怎么办?这么大雷场不内用腿趟过去吧!”李森心有余悸地说。
“排雷。”吴江龙肯定地说。
“我们又没探雷器,怎么排?”李森紧皱眉头。
“看我的,只要你们离我远点就行。”吴江龙一脸轻松。
“你,不会是去趟雷吧!”李森惊呀地看着吴江龙。
“不可能,还没活够呢!怎么会去找死。”吴江龙哂笑了一声,“你们,看我的就行。”
“那,你去吧!”李森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让吴江龙试一把了。
吴江龙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最新章节第3章 气贯长虹 (3)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