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48章 陈登之死

本章节来自于 三国风云录 http://www.lishu123.com/11/11731/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躺在卧榻之上的陈登,呼吸愈发艰难。他预感到,在可见的未来数个时辰之内,自己将与世长辞。



    他不甘心。



    ??大业未竟,民生艰苦,夙愿难还,此生有恨!



    ?从他出生到发病,从发病到死亡,已经过去了三十九个年头。三十九年,短短一瞬,如何不引得陈登心生恨意?



    大抵上,人若面临重大灾难时,总是要回顾自己人生一番的。



    陈登也不例外,在临死前,他回忆起了很多事情,其中夹杂着诸多情感,如欣慰、惊喜、痛苦以及快乐。??



    这个将一辈子的委曲求全、精明干练、智谋权术,全都用在了治理民生上的人才,又该有着怎样的回忆,在这些回忆中,又该有着怎样的话说?



    ??时光回到陈登年幼时。



    由于父亲的关系,陈登自小便博览群书。与同龄人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陈登的理想不是保家卫国,不是争权夺利,不是官达显贵,不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是实实在在的为底层民众办点事情。哪怕让他们免遭压迫呢?



    ?及至弱冠,陈登颇经历了些事情后,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没有权利,怎么治理民生?没有官位,如何获得权利?没有人脉,如何获得官位?想要达成自己的愿景,除非与世俗同流合污,跟官场互相撕扯。否则,愿景永远是愿景,不会照进现实。



    此时的陈登,面临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抉择。



    同流合污?与圣人之言则违背也,与禽兽有何异哉?



    ?坚持自我????离当初理想愈发久远,这辈子可还有活下去的理由?



    ?怎么办?



    陈登说:我要想一想。



    这一想,就是五年之久。



    五年之后,陈登裹挟???自己的办法,出现在了父亲眼前,道:若阿父允许,儿愿举孝廉也。



    举孝廉,进入仕途的必要条件。



    陈登的办法,笼统来说,只有四个字:曲线救国。



    在数学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人生中,两点之间,或许直线最长。最便捷的成功方法,往往是最危险的,也是最不理智的。???



    ?《荷马史诗》是一部鸿篇巨著,里面的众多故事,被人称为故事,而非事实。究其原因,概因荷马说唱的大多是神话。所以,这就导致多数考古学家,对《荷马史诗》的不屑态度。



    然而,在十九世纪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德国人却对其极度迷恋。



    他想要自己出钱考古,可这个想法一经说出来,便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原因很简单,考古是一项特别需要钱和时间的工作。



    可惜,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时间外,其他一无所有。



    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这名年轻的德国人决定,自己赚钱考古。



    于是,他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私人的商务办事处。



    到了1870年,???德国人终于积攒了足够多的钱,打算按照《荷马史诗》的记载,去发掘古城。



    首选地,为他最钟爱的特洛伊地区。



    时间不负苦心人,这名德国人最终挖掘到了就座城市,并有两座爱琴海古城,分别是??迈锡尼和梯林斯。于是,身份为商人的他,成为了著名的考古学家,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中国人的理想?



    这个答案,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描述。然而,若想去完成它,则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以及耐心。



    ??升官发财未尝不可,只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之内的事情,都可以得到人们的理解并给出足够的尊重。然而,畏首畏尾,只会大话连篇,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则势必会引得众人嘲讽,以至于让自己羞愧难当。



    在这个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困难,真正的困难其实来自于内心的不够坚定。



    很多吹嘘自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人,其真实情况,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坚强的不是心脏,而是话语。



    千百年前的陈登于此甚熟,他要走曲线,完成自己的理想。



    跟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陈登是彻头彻尾的实干派。



    ?????彼时的陈登内心波澜壮阔,翻江倒海之时,他吟唱起了一首歌:说走咱就走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走起来,就停不下。



    初为县官的陈登,抚养孤寡老人,养育留守儿童,建设生态环境,注重民生发展。他没有口号,只有埋头苦干。



    因为他相信,所得将比付出更大。



    不久之后,豫州牧陶谦听说了陈登,便招致旗下,担任豫州的典农校尉。



    时光不曾停歇,陶谦病故后,陈登极力推崇刘备接力豫州。他知道,刘备属于那种视民如子的官员。



    可惜,事与愿违。



    刘备接手豫州不久之后,吕布就来了个鸠占鹊巢,将刘备赶得远远的。



    陈登想要报复,却跟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样,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不能蛮干,只有取巧。



    于是,他潜伏了下来,耐心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



    然后,他等到了吕布自乱阵脚,趁机联系上了曹操。



    ???????????再然后,他义无反顾的接听上谕,去了广陵郡。并在此处,有了更大的作为——击败孙权两次。



    并且,在保卫广陵郡之余,陈登还作为讨伐吕布的先锋,围困住了下邳。



    是的,他一直在走曲线。



    然而,苍天并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早早的结束了他的性命。至于历史学家,更没有将这个视民如子的人才,给予足够多的重视。



    为什么?



    很简单,陈登的行为,不是古代史学家们认为的“大为”。既然不是大为,也就不是大人物了,既然不是大人物,写他不是浪费笔墨吗?



    这种狭隘的思想,到了近现代史学家身上,依旧留有浓重的色彩。



    ????就这样,在心腹绞痛之下,陈登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不知魏晋,无论五胡。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说清,那就是,陈登因何而死?



    答案是:他不注重个人卫生。



    广陵郡为今日的扬州一带,盛产鱼类。



    而陈登,有一个很大的爱好——他喜欢吃生鱼脍。也就是传说中的,生鱼片。



    人类发明火,而智商开始高涨、寿命延长的一大原因,就是熟食?????灭菌。



    陈登喜欢吃生鱼脍,导致其腹内生虫。找华佗医治后,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医生,给出了陈登建议:此后应该杜绝吃生鱼,否则,会因此而死。



    嘴馋要人命,陈登实在难以忍受没有生鱼的日子,于是,就死去了。



    死去后不久,其腹内生出了众多红色的虫子。



    这是一个警钟——给吃货们的警钟——切记,熟食当为第一。



    陈登的故事,就在此完结了。



    如果要客观评价一下陈登的话,只能说,他是一个真正心忧民生的官员。



    有的人死了,有的人还活着。



    挥别忧郁的情绪,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快要死去的人——孙策。?????????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闻风的小说三国风云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国风云录最新章节三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三国风云录5200三国风云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闻风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