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39章 潜伏(一)

本章节来自于 三国风云录 http://www.lishu123.com/11/11731/
    对于人情世故,多有不达者,曰:蠢;对于人间冷暖,多有不知者,曰:暴;对于人情汹汹,多有失察者,曰:愚。



    你我以身体为载,以性命为水,在人间各处流浪。或功成名就,或籍籍无名,或夭夭为逃,终落得一地白雪,鸟食尽而飞。什么愿景,什么情义,什么梦想,都不抵落寞时,家人一双热切的眼,爱人一个安慰的吻,朋友一杯温烈的酒。



    靠得住的,始终是至亲至近的人。



    对于这句话,刘备同志感悟很深。



    因为,陈登不见了。



    叛徒!人家是徐州太守的时候,喊人家刘师,现在新人胜旧人,你就不见踪迹了。



    刘备深深叹了口气:也罢也罢,靠得住的,始终是至亲至近的人。



    这一次,刘备想错了。陈登没背叛刘备,因为,他压根儿就没跟随过刘备。既然没有跟随过,又何来背叛之言?不过,陈登的确崇拜刘备,因为他有一个很有学问的老爹,叫陈珪。



    我们知道,东汉末年的士,忠君思想十分浓烈,刘备不仅是汉室后裔,为人还十分忠义。通过孔融之口,刘备成了士的新生代偶像,所过之处,无不是鲜花与掌声齐飞,酒水和美人共一色。名声不是大,那是相当大。



    而陈珪,就是一个士。



    对于古人,尤其是有学问的古人而言,都是特别重视家教的。因此,陈登与其父一样,学问好、人品好,更关键的是,他对东汉政权有一片赤诚之心。



    陈登,字元龙,今江苏涟水人。



    少年时代,因深受其父陈珪的思想影响,陈登对阅读非常热衷,且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二十五岁那年,陈登被举为孝廉?,担任东阳一县之长,正式踏入仕途。



    在任期内,陈登爱民如子,抚恤孤寡老幼,被人所称颂。陈登这个名字,也迅速传入徐州牧陶谦的耳朵中。



    汉末天下大乱,人祸的起因,便是天灾。天下大旱,陶谦想安抚民众,又害怕手下官员趁机敛财,好事变成坏事。所以,他想到了为官清廉的陈登。



    陈登也不客气,安安稳稳的坐上了典农校尉,专门管理农业。



    时间快进到兴平元年,这一年,曹操三伐徐州,让陶谦苦不堪言。此时的陶谦已经六十二岁,步入耳顺之年。本来身体就虚弱的老人,是不大可能经受住战争的洗礼。因此,在曹操第二次征伐徐州后不久,陶谦就去世了。



    在去世之前,陶谦决议让刘备领徐州牧。刘备虽然心底想要,但徐州实在烫手,保不齐曹操再来一次。所以,刘备连连拒绝,说不符合法制。



    陈登认为,刘备为人忠义,且具备一定的军事领导能力,定然可以保住徐州,因此,便规劝刘备随了陶谦的意。



    他说:“俺们这噶都是徐州人,俺们这噶都是活雷锋。”



    呸!



    陈登说:“纵观天下风云,汉室有被倾覆???????????之险。刘师为汉室之后,不为徐州考虑,也应该为汉室考虑。”



    刘备撇撇嘴,说的倒是轻巧,曹操一来,杀的是我,又不是你和你们!



    见刘备不语,面露难色,陈登继续道:“??大丈夫活于人间,当立功、立事、立言。立功者,无一地岂能行?立事者,无一兵岂能成?立言者,无一绩岂能奉?但凡青史留名者,细细数来,哪一个不是遵从这一规律?而这徐州,正是刘师三立之本。当然,元龙深知刘师之心,恐天下人误会刘师强夺徐州牧的位置,失信于天下,失信于汉室。然,刘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刘备哦了一声,道:“愿闻其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看你怎么坑我!



    陈登清清喉咙,为了徐州,为了民众,他决定要好好教训一番刘备。



    “刘师可知曹操用意?”



    刘备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玄德自然知道。”



    陈登点点头:“没错,徐州富庶,为兵家必争之地。既然曹操如此中意,为何刘师????却不肯领徐州牧?”



    刘备眉头紧皱,心中想到:陈登啊陈登,你是真的不知,还是装作不知?曹操军队多少,谋士多少,大将多少,我刘备军队多少,谋士多少,大将多少?几无可比性。这曹操又不喜欢按套路出牌,常常将其敌手打得荤七八素,我怎是他的对手?除非。



    陈登见刘备脸色越来越难看,知道他在深度思考,权衡利弊。面对刘备在军事上的自卑感,陈登决定利用刘备这种自卑感,轻轻敲打一下,于是道:“我知刘师所想,徐州军队过少,即便刘师善于运筹帷幄,终究一拳难敌四手。因此,元龙不才,恰好认识一个良人。”??



    “谁?”刘备急不可耐的问道。



    陈登微微一笑:“汝南袁氏长子,袁绍,袁本初。”



    陈登的这句话,让刘备放下心来。



    自己之前不肯接受徐州牧的位置,就是因为没有靠山。现在好了,背靠“四世三公”的袁绍,总算有了底气。果然,还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陈登再言:“元龙不日便写信一封,求得本初认可。”



    刘备点点头,道:“能得到本初认可,玄德将万死不辞!”



    ???????在写给袁绍的信中,陈登将刘备好一番夸奖,最后表明态度:“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这么一种深明大义的行为,袁绍也不好意思拒绝。更何况,袁家与陈家同朝为官多年,也算是世交,面子还是要给的。



    在回信的内容上,袁绍认同了陈登的主张,支持刘备当徐州牧。



    这简直比天上掉馅饼还让人高兴!刘备欢欢喜喜的领了的徐州牧,重用陈登????,成为一时佳话。



    可惜,福无双至。两年后的建安元年,吕布兵败曹操,逃难至徐州。刘备为了维护自己忠义的名声,不顾他人之言,强纳吕布,并将徐州拱手相让。



    吕布害怕刘备再夺徐州,将刘备赶走,全面掌管徐州各项事宜。



    而陈登留了下来。???



    他之所以留下来,不是后人说的,什么见利忘义、两面三刀,而是想趁机解决掉吕布。



    这是一个危险的计划。



    潜伏,即地下工作者。这样做,虽然利于后世小说家发挥想象,但从自身出发,若无超高演技和能言善辩的技巧,???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一个任命官员的好。



    陈登有这份自信,也有这个能力。



    从此,陈登不再是陈登,他叫余则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闻风的小说三国风云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国风云录最新章节三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三国风云录5200三国风云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闻风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