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114章 太史慈的发家史(下)

本章节来自于 三国风云录 http://www.lishu123.com/11/11731/
    孔融见太史慈真想突围,而自己又别无猛将出去请援兵,只好答应他的请求。



    不答应也没办法,总不能白白被困死吧?



    其他人认为,太史慈这是送死。



    孔融心底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太史慈就是太史慈,他找到了一个突围的办法。



    天明之后,守城的黄巾军忽然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牵着三匹马,马身上放着箭矢,年轻人手上拿着弓,就这样慢悠悠来到了城壕前。黄巾军的弓箭手做好了准备,打算跟这个年轻人对射。



    可很奇怪,年轻人并没有对射的欲望,只是拉弓,射箭,再拉弓,再射箭。射完了,转身回到了都昌城内。



    黄巾军很讶异,此人莫不是疯子吧?



    都昌城内的孔融和其他武将也很讶异,这人之前不是说要突围吗?怎的只是射箭?



    太史慈只是笑笑,并没有给他们上课解惑。



    第二天天明之后,黄巾军又看到了这名年轻人,在他们的注视下,年轻人依旧拉弓,射箭,再拉弓,再射箭。射完,转身回到城内。



    黄巾军开始确信,这名年轻人只是想出来透透风,他们认为,如果没猜错,年轻人在第三天依旧会出来,然后,拉弓,射箭,再拉弓,再射箭。射完后,就会转身进入城内。



    为此,还有几个喜好赌博的人士,开了一个赌局,赌的就是年轻人第三天还会出现。



    果不其然,第三天天明之后,年轻人照旧牵着马,拿着弓,出现在了他们面前。黄巾军围坐一团,笑嘻嘻的看着年轻人的动作。赌徒们开始大声争执,问庄家拿钱。就在这一切看似平常的时日里,黄巾军没有发现,今天的年轻人跟昨天有了一个微小的变化——他翻身坐在了马上。



    于是,一切就这样发生,一切已然发生——太史慈快马加鞭,向着黄巾军的军队冲了过去,还没反应过来的黄巾军,自动被冲击成了两半,任太史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华丽丽的跑过。



    黄巾军和他们的小伙伴们惊呆了。



    这个人也太不地道了吧!说好的只拉弓射箭呢?



    其实,太史慈之所以有信心,敢揽下这么危险的活儿,除了想要报答孔融的恩情外,最重要的就是基于他对黄巾军的认识。



    黄巾军都是什么人?开篇已经说过了,大都是农民。



    对于太史慈而言,这条计谋能否成功,关键就是这些人的本质身份。



    出于当局需要,古代政府对待农民实行的政策只有一条:自生自灭。这也就注定了,农民们愚昧的知识,和对事物惯性的看法。



    太史慈十分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连续两天做同样的事情,目的就是,让黄巾军在第三天放松警惕。



    有的人问了:“既然太史慈能看到这一点,其他如孔融看不到吗?”



    这其实跟身份有关。



    太史慈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孔融和其他高级将领是不可能想到的,因为他们的身份高端、饱读诗书、思想远阔,军事手段,从来都是大战略、大纵深、大战术——太史慈这种做法,丢面儿,忒丢面儿。



    尽管丢面儿,但管用。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在某个身份上占据的时间太长,就会脱离以前的群体,相对等,也会脱离以前的想法。



    屌丝逆袭高富帅后,第一等事,就是泡妞与报复:泡天下之妞,报受欺之辱!这第二等事,因人而异,但大多会选择享受,如美食、美景。



    还会有人居陋巷、吃泡面、去工地、打零工,对着女神照片狂撸不止,而不敢表白吗?



    没办法,谁让咱现在的身份不同了?打住,扯远了。



    黄巾军将领自然不肯放过太史慈,欺人太甚!骗子!大骗子!追!给我追!



    太史慈要是仅仅智商合格,大概是很难名留青史的,他的功夫更合格。



    具体来说,就是射箭。



    几百黄巾军骑马狂追太史慈,可还没追出几里地,不追了,撤了。



    因为,太史慈的箭法太高超,太恐怖。



    只见太史慈身骑白马,一往无前,黄巾军离的近了,转身就是一箭,箭到人亡。再一箭,再人亡,再一箭,再人亡。照这样下去,等太史慈到了平原,追击的人也就玩完了。所以,黄巾军不玩了,回去了。



    就这样,太史慈平安抵达了平原,并见到了尚处籍籍无名时期的刘备。



    刘备当然不信太史慈,当时又没身份证,还没孔融的介绍信,仅凭一人之口,如何让刘备相信?



    太史慈没办法,只好将事情的前因后果统统告诉刘备,并晓之以情外加稍微威胁道:“孔北海素闻刘平原为人忠义,才让鄙人突围求救。我跟北海素昧平生,仅仅因为错爱,北海才纳入帐下,照顾老母。如此恩情,我又怎会不报?如今事在紧急,望平原以天下为重,以忠义为先!”



    这种软中带刺的话,让刘备很不受用:怎么?你说我忠义,我就忠义?忠义又不能当饭吃!倒是有一点你说对了,我应该出兵去解围孔融,因为他是士族的领头羊。



    想罢,刘备一脸严肃道:“没想到孔北海还知人间有一刘备者!”



    这种违心的话,刘备要比曹操说得多。这是没办法的事,严格来讲,曹操之于刘备,就是富二代之于穷二代。在富二代风花雪月之时,穷二代连吃饭都是个问题。好容易有了翻身的资本,又如何敢同富二代一样,任性妄为?



    起点本身就低,过程只好委屈,以求结果有利。



    太史慈领着刘备回到了都昌,此时的都昌已经解围了——黄巾军撤了。



    之所以撤,是因为黄巾军不仅孬,还很孬很孬。



    听说援军在路上了,也不安排一个探子刺探下情报,黄巾将领就带兵滚了。



    这样的军队,活该被灭。



    ?太史慈的母亲听说这件事后,十分高兴,拉着儿子的手,不住的说道:“知恩图报,当为大丈夫立于天地间第一等事!”



    而他之所以跟随刘繇,阻挠孙策,仅仅是出于同乡之谊。



    他是刘繇的老乡。



    公元195年,正在孙策想要攻击刘繇的时候,太史慈过来看望刘繇。



    误会,纯粹的误会。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闻风的小说三国风云录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三国风云录最新章节三国风云录全文阅读三国风云录5200三国风云录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闻风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