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琴盛会进行到一半,也就是临近中午,会稽名伶张小安换了女装的少女娉娉婷婷出场,流袖轻舞,清纯如初升之月,果然有青山绿水之风,张小安微微一福,找到刘协望了望,眼波过处,迷倒一群士子。
“张小安的纯,来自于天然,她从小被卖给百花楼,养在教坊,从未接触乱世,两个月前甫一出现,凭着清纯无双的眼神和一曲《游春》,已经稳稳坐在江南三大美女之末,假以时日,必定取代罗嫣儿成为江南第一!”
顾雍一边听琴一边讲解,算是对刘协的回报。
刘协不置可否,任何男人都会被张小安的气质打动,他也不例外,但今日心情不佳,一则痛悲伍氏,二则今天跑路,相见极有可能就是永远,没情趣讨好一个伶人,况且他并不是良人。
但刘协还是点点头,天生的善良让他无法拒绝张小安,这个张小安起码富有爱心,能在他孤独的时候上前谈话,便此一个理由,他都需要点头答应,即便其中有调皮的成分,但调皮也是一种善良。
“奴家会从诗文中选出一名士子同席饮酒!”
张小安语音平淡,没有说扫榻以待,她刚出道,清白比什么都值钱,足以诱惑青年士子,众士子满面含春,傻子也知道,张小安名震江南,能够与张小安一同喝酒谈心,赛过与三娘床上十个晚上欢愉。
一曲《游春》令人想起青春的气息,连一边叽叽喳喳的侍女都忍不住停下来,唯恐影响春天的音符,“当!”的一声鼓音响起,众人猛然惊醒,曲子弹毕。
“一炷香为限……”礼官照本宣科。
赵小安的年龄明显只有十六七岁,年龄稍大的士子不好意思提笔,少年们捡了大便宜,纷纷提笔书写,有人得意、有人失落、有人抓耳挠腮,有人闭眼沉思,顾雍扭头过来,看着发愣的刘协,提醒道:“少年足要风流,若你不动笔,非但辜负了张小安一片心意,也枉费了大好青春!”
刘协苦笑,诗文非他所长,就算现抄后世的春天诗词,一时记不起来应景诗文,正烦恼间,弥衡过来,看了看刘协,又看看在琴台上的张小安,还个刘协还真多情,看见少女就动心,不过难得的是少年心性。
“少年风流!”刘协心中一动,从顾雍的一句话想到“人不少风流枉少年”,一转念想起“为人不识陈进南,自称英雄也枉然”,若将“张小安”与“陈进南”调换,便是一句极好的夸人的好诗,想毕脸上一乐,一炷香已经过半,刘协方提笔深思,有了后两句,前面随便用两句过渡一下即可。
弥衡静静站在身后,与周围几个士子拱手,心有成竹。士子们大奇,这个小士子写的什么佳句,能让大才子弥衡驻足,有士子走近围观,顷刻围了**人,反而将顾雍堵在外边。
刘协提笔:听琴。
名字而已,平淡无奇,众人自不在意,继续向下看,刘协思索半晌,也没有想到一个好词,看看一炷香已经过去四分之三,赶紧写道:
“因何三月花如海,琴声铮铮似春天。”
弥衡首先摇头,虽然有意境,但不押韵,不算是好诗,再看其他士子就不是摇头这么简单了,全部叹息,一个老士子已然提步回到座位,这等滥诗,就算后面有好句子,也已经不能当作诗了。
刘协不以为意,眼看一炷香即将燃尽,眼睛猛然大张,写道:
“从此不识张小安,便称风流也枉然。”原句子中的“英雄”二字,左右不贴切,刘协用名士、少年、风流各自吟咏三遍,方认为“风流”二字为上佳。
弥衡眼前一亮,这后面两句跟前面两句不押韵,但绝对是神来之笔,这篇诗豁然成为一首带有
最爱三国小娘最新章节第一二四章 诗琴盛会(三)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