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5-17
(这一章写得很不好,自我感觉真的很不好,大家就当是过渡吧,交代一些东西。)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暂时消除了战乱阴影的徐州各地都是耕种繁忙的身影。
王绪已经把徐州治所迁去彭城,同样的徐州书院也正式在彭城开馆讲学。令天下惊异的是,徐州书院不仅仅教授儒家学说,同时还教授其他学说。不仅如此就连医者、工匠也在这里授徒。
早就听闻瀛州隔世四百余年,不尊儒术,今日所作所为果然如此,且听闻王绪治下商贾繁多,不分士农工商,为不少士人所诟病,不过却让很多工匠和商人得知后十分欣喜,因此王绪治下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
在徐州书院旁边,王绪还新建了一所学院,称之为小学,招收五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孩童,教授读书识字,以及一些简单算数等等,。如果能顺利从小学毕业,就可以进入徐州书院学习。小学第一期招收学生五百人,多是平民百姓人家的孩子,不需要学费,吃住也是小学负责。
其实在瀛州还有平州这两个地方,早就有小学出现,虽然没有培养出什么大人才,但是这几年也缓解了王绪下级官吏缺乏的问题。
开办徐州书院,王绪并不指望立刻获得什么人才,只是没过多久,就有人来报告,说徐州书院来了一位人才。
陈拉牛牛中,他刚刚听了郑玄的讲课,心有感触。其实他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不过学无止尽,听闻徐州书院开馆后,立刻从颍川来到了彭城。
其实陈拉牛牛求学过,和郭嘉、荀彧等人也算熟识,他早就知道郭嘉已经成了王绪手下第一谋士,不过陈群还是选择没去拜见郭嘉,而是悄悄的到书院听讲。陈群也有出仕之心,如今放眼天下看去,汉末有两大诸侯,一个是袁绍,一个就是王绪。陈群到徐州也存了看看王绪如何的心态。
徐州书院开设各种科目,让陈群十分好奇,他曾去旁听过一门医者的课程。那授课的老医生开课的第一句话是:“医者乃仁者,救人治病乃医者本职。汝等学医并非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更需要有兼济天下之心。”
“前将军在瀛州、平州还有辽东各地开设医馆,请医师进驻,为百姓治病。若有人无钱治病买药,官府也会替其出钱,此乃仁德。尔等学成后不可贪图金钱利益,若病者无钱医治,也不可将其赶出门外,不管不顾,而需尽心救治,方可为真正医者。”
陈群听后大受感动,没想到医者这一职也有这么多说法,同时陈群对王绪的看法又多了一些正面的。
之后不仅仅是医者的课程,陈群还去听了不少别的课程,很快陈群就发现了徐州书院各种科目的相同点,就是在教授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及一种道德。这种道德在徐州书院被称之为职业道德,就是每一个职业都得有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自然又是王绪弄出来的东西,不过却深深的吸引了陈群。仁德乃是儒家宣传的思想,陈拉牛牛却把仁德这一个思想刻入到了各家学说中,用一种陈群从未见过的方式来宣传德行操守。
陈拉牛牛待了不到一个月,就接到了王绪的征召,辟他为徐州别驾。陈群想了一段时间,欣然前往,王绪大喜,拉着郭嘉和陈群长谈很久,三人都面带笑容离开。
此时前将军府已经迁到了彭城,陈栩还有郭密也到了彭城,瀛州刺史一职现在交给了吴幕,好在瀛州早就趋于平静,也不需要太多打理。同时王绪辟糜竺为将军府主簿,主管王绪治下所有钱粮,并且也兼任了徐州主簿一职。把“苦不堪言”的郭嘉从主簿一职上解救了出来。
王绪对糜竺这个历史上刘备的大舅子十分的信任,完全相信他能做好主簿一职,不过王绪却不知道自己这个做法让糜竺有些心神不灵。
帝国之崛起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八章 糜家小姐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