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1日夜,日本倭皇裕仁下诏,命令组建支那征伐军,克日开赴平津前线,讨伐胆敢冒犯大日本帝国威严的支那军队。支那征伐军计有:从国内抽调的第五、第六、第十共三个主战师团;驻扎在山海关外的关东军**混成第1旅团、配属在古北口外的关东军**混成第11旅团;朝鲜军第20师团;以及平津西北、察哈尔南部驻扎的蒙古军8个师;总共超过20万人,可谓声势浩大,铁甲如云。天皇在诏书中任命香月清司中将为支那征伐军司令官,统筹河北战事,并授临机决断之权,凡有战机,无需上秉,若有抗命不遵者,皆可先斩后奏。
1937年7月12日晨,日本倭皇裕仁再次下诏,命令日本海军航空机动舰队出动海军第一航空战队,调集“加贺号”、“凤翔号”两艘航空母舰,并遣第二驱逐舰队四艘驱逐舰“村雨”、“夕立”、“春雨”、“五月雨”护航,“荒潮号”补给舰负责后勤。特混舰队目标直指山东长山,誓要一鼓荡平先锋军的老巢,以报“七七惨败”一箭之仇。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出任这支“天诛”舰队司令官,几乎是超载满负荷搭载了130架飞机(“加贺号”满载最多90架,“凤翔号”满载最多37架,甲板跑道上还可以放几架预备起飞),前往渤海湾执行犁庭扫穴式的惩罚任务。
1937年7月13日午,日本倭皇裕仁第三次下诏,向全体泥轰臣民和世界各国舆论昭示,此次惩罚行动的决心和对象。诏书中,将惩罚的目标直指29军和先锋军,痛陈29军和先锋军暗中设伏,阴谋策划,残忍杀害日本驻华执行维和任务的屯驻军两万将士之“七七惨败”事件始末。以及悍然发动恐怖袭击,使用飞机炸弹撞击倭国首都皇宫和神厕,并引发大火,焚毁半个东京城,造成十万无辜平民被烧死,百万人流离失所,失去家园。诏书中,倭皇发誓要为帝国玉碎的将士复仇,为东京死难的百姓雪恨,以告慰牺牲将士、死亡平民的在天之灵。诏书中言辞激烈,颠倒黑白,妄图篡改事实,抹杀真相。用语却恳切真挚,泣血淋漓,俨然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以博取世界舆论同情。诏书最后,表示要将29军和先锋军挫骨扬灰,赶尽杀绝。并警告中国国府中央军及各路军阀,不要插手平津战事,否则“灭彼之后,移师攻之!”,其试图分化华军内部各派系的险恶用心,昭然纸上,活脱脱一副秦国恐吓六国的嘴脸,只差没有高举大旗,上书“唯诛二军,其余不论”了。
日本倭皇,三日三诏,震动世界。无论是倭皇试图扳回颜面,雪耻一战,还是日军有趁机掀起全面战争,吞并中华之心,中日之间的旷世大战都已经不可避免。而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内部,却传来极不和谐的声音。
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上蹿下跳,疯狂叫嚣,鼓动如簧之舌,痛骂29军和先锋军。指责29军和先锋军擅开边衅,短视无谋,打断了国府的全面准备计划,破坏了中央的通盘战略考虑,遇事不隐忍,行动太操切。博取了民族英雄之名,却在行破坏抗战之实。为一己虚名,陷全体国民于战争的危险境地,实实是用心险恶,真真乃国贼可诛,号召中央地方一体声讨,官民士绅同责问罪。并提议罢免29军师旅各级军官,将29军远调他处;取缔来历不明的先锋军,命令其交出武备。同时划出平津为非军事区,主动撤离军队,向日本发出和平要约,搬请西洋各国居中调停,如此庶几可避免战争,两国人民同享太平。
日军的大幅动作,雷厉风行;大军舰队调动,黑云压城;其势如泰山滚石,沛然莫御;而中国形势,危如累卵,无法抗拒。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言论一出,立刻吓破了官僚资产阶级的胆,天生具有软弱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纷纷倒戈。掌握舆论主导权的高层,完全无视中下层人民对于抗战的呼吁和支持,舆论风向骤然一变,全国报业上下,一片声讨先锋军,指责29军的呼声。剩余有几家报纸媒体,坚持抗战言论,力挺先锋军和29军,第二天就被特务机关查封,主编记者全都人间蒸发,了无音讯。
各地学生、市民纷纷自发组织请愿和游行,声援先锋军和29军的正义抗战,却遭到军警的残酷镇压。几日内,全国上下,制造血案无数。国府却态度暧昧,充耳不闻,有意纵容事态发生,摆明了想要坐观成败。
……
而此时,原本奉命急行北上的各路援军,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n
抗战红警之同人最新章节二十一章:风雨如晦聚燕山,海涛如怒汇渤湾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