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龙咬着梁飞虎的耳朵耳语几句,把那件披风披在梁飞虎身上。梁飞虎刚想开口,但觉眼前一花,邓晓龙已经冲出了大树。邓晓龙就像猎豹扑食,高高地跃起,脸向村庄,往梁飞虎刚才藏匿的大石头方向猛扑。
梁飞虎以为邓晓龙想藏身在大石头后,谁知邓晓龙一脚踢在一棵小树上,他的身体在空中诡异地一个翻滚,竟然改变滑行的方向,如大鹏展翅,手中的狙击步枪指向鬼子。当他的身子在空中升到不再上升的轨迹时,也就是说相对静止时,邓晓龙手中的枪响了。
“嘣――”
枪声响遏行云,如战龙咆哮。
枪响,爆头。
一个探头探脑的鬼子被爆头,鬼子的脑袋一只被砸碎的西瓜,白的脑浆、红的鲜血向四周溅射,四溅的血雾在冬日的映照下呈现凄丽的红色。其他的鬼子赶忙龟缩在土墙后,不敢轻举妄动。
邓晓龙下地时向山下滚动,滚动中的他就像一只气球似的弹身而起,再次变向,变成横向飞掠,扑向一块平整的农田。
龟田春朱心中暗喜:四野太郎丧命,神射手就冒失地冲出来相助梁飞虎等人,那么射杀神射手的功劳就全归他了。他瞄准蹦跳不已的邓晓龙,估摸邓晓龙下一步的落脚点,算准了提前量,轻轻扣动扳机。
“嘣――”
夺魂的枪声响起,子弹在山坡上炸出一个小小的弹坑。如果邓晓龙不变向,继续往下滚动,那么,这个弹坑就会烙印在邓晓龙的身体上。
邓晓龙被日寇的狙击手龟田春朱盯上了,在没有任何掩体的农田上,邓晓龙就像是一只供龟田春朱训练的瓶子。
邓晓龙危如累!
邓晓龙在农田上亡命狂奔,如奔马,若脱兔,像离弦之箭。他猛如饿虎下山,快如迅雷不及掩耳。在夺命狂奔中,他并不是沿着直线运动,而是忽左忽右,忽慢忽快。时而凌空飞跃,如老鹰搏击长空;而是打几个跟头,如杂技人员在耍杂技;时而在地翻滚,如懒驴打滚……
一句话,邓晓龙没有固定的运动路线,更没有匀速运动,不给鬼子的狙击手有迹可循。
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面对此等变态的身法,即使当时德国最杰出的狙击手也大呼无可奈何兮!所以,邓晓龙周遭留下一个个弹坑,就像是在为邓晓龙咧嘴欢呼。
军人的天性是进攻,一往无前的进攻,义无反顾的进攻,纵死无悔的进攻。邓晓龙身法虽妙,但属于非常被动的防守,实乃狙击手之大忌。幸亏射击他的龟田春朱枪法不错,如果换成刚学打
枪的菜鸟士兵,邓晓龙现在可能已经为国捐躯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射击高速移动的目标,没有经过系统科学和长时间的残酷训练,没有耗费一箱箱的子弹,是喂不出这样的神射手的。普通人的大脑反应时间是秒,然后瞳孔锁定目标的时间则需要秒以上。请注意,这是单指人在正常情况下看东西的时间,如果是透过传统枪械的机械瞄准具,则仅仅是调整瞳距的时间就需要一秒以上。射击高速移动的目标,不但要眼明手快,还要计算弹着点的提前量,即使你眼明手快,但若果还要苦思冥想地计算弹着点的提前量,当你计算好准备开枪时,目标早就移动了。所以,如果敌人的枪法稍准,他们就会条件反射地对着高速移动的目标射击,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敌人的枪法太差,他们就不会瞄准高速移动的目标射击,而是胡乱地开枪盲射,那么目标中流弹几率就高许多。
如果鬼子有一挺“歪把子”轻机枪,邓晓龙也覆盖青天白日满地红
清远抗日:飞虎战龙最新章节第17节 首遇狙击手6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