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63-6 时间: 2008-10-18 11:35:56 作者: ad点击: 50
据有关史料统计:在8年抗战中,日军对清远地区进攻28次,投入兵力超过十万之众,对清远地区狂轰滥炸114次。被炸毁、放火烧毁房屋3万多间,百姓被炸死、枪杀者近4千人,被炸伤、打伤者超过万人,日寇给清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山河破碎,国土沦亡,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了清远人民的觉醒。清远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保卫家乡,抗击日寇,特别是1939年12月至1940年5月间的两次抗击日军大捷,谱写了一曲光荣的历史赞歌。
机枪打落敌机
琶江口,是日机重点轰炸目标,因那里有粤汉铁桥的琶江口大桥,还有一千一百多万大洋建成的琶江兵工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20天,即1937年7月27日,日机6架首炸琶江兵工厂,投弹12枚,以后又5次轰炸该厂及琶江口铁桥。我方62军157师派一个营驻源潭,保卫源潭至横石铁路线及保卫大桥和兵工厂。守卫大桥由一副连长率领两个班共19人两挺机枪。1938年9月5日上午9时,由于日机多次轰炸大桥未遂,又已掌握守桥部队人少没有高射炮及高射机枪,这次三架敌机气焰嚣张,低飞只有几百公尺并盘旋三周示威,此时守桥由一名班长带5个战士,迅速进入阵地,刚巧有琶江抗日自卫团12人,由中队长冯仕智带队路过大桥,冯队长马上与班长联系,表示共同保卫大桥。17个人分成三组,品字形散开,两边各一挺机枪,中间是步枪,敌机飞第四圈开始投弹,我方机枪、步枪同时对空打响,敌机第二次俯冲扫射,我方一战士受伤,大桥未损。冯队长与班长迅速交换眼色与手势,一定要在敌机低飞俯冲前提前一点开火。当敌机第三次一字排开下冲时,两挺机枪,十来支长枪同时射出怒火,空中“嘭”的一声巨响,中间那架敌机中弹了,拖着长长一缕黑烟,随即远处又一声巨响,敌机栽倒在距大桥十几公里处的龙山良塘村外琶江河畔的一块稻田里,飞机师跳伞,给琶江群众生俘了。军民合作用机枪打下敌机,在琶江广为传颂。
一担萝卜的故事
1939年10月16日,粤北第一次战役打响。日军104师团、五师团、板田旅团等十万之军,先以七千余人,以飞机大炮开路,整营整团进犯,先后在军田、狮岭、银盏坳、伯公坳、青龙岗一线进攻,次日又于从化良口、牛背脊、沙田、梅坑开战,向从化、龙门、新丰、翁源进犯,妄图用优势兵力,大包围夹击,速战速决,打通粤汉路,沦陷全广东。我方第四战区的62军、63军、65军共6万余防守于粤北全线。这次战役,双方前后动员兵力超过10万,战斗波及花县、清远、佛冈、从化、龙门、新丰、英德七个县,主战场在从化至清远一线,敌我双方斗志斗勇,阵地反复争夺,厮杀了32天,各方战死超过千人,伤员超过三千。战斗最激烈的战场在牛背脊。12月26日,这里已经打了10天10夜,双方伤亡数百人,阵地仍处于拉据战中,尖峰山是牛背脊的最高点,排长何铁南率领战士38人夺回阵地,下午敌人发起多次冲锋失败,放火烧山,把阵地草木烧光,战士只靠大石头和简单工事掩体保护自己。敌攻不下来,又多次组织上百、数百人的猛烈冲锋,并调来20多门钢炮,像下雨一样炮击阵地,打到晚上9点,我方阵地突然两个黑影爬上来,用广州话大叫,“我们是老百姓,送饭给你们吃”,原来是两个青年农民背上一袋东西,战士们赶快扶起他们,其中一个年纪不到20岁的青年说:“我是汤塘岑坑来的,挖了一担萝卜来慰问抗日军队。”战士们已经两日两夜没吃上一粒米,喝上一口水,一个个把萝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排长何铁南流着泪,握着两青年的手,激动地说:“多谢农民兄弟,多谢琶江人民。”另一个战士吃饱了,笑着说:“你们送来的萝卜,比米饭香,比猪肉美,比人参还珍贵。”晚上10点,排长接到命令:“你排完成防守任务,立即撤退”。由两个农民带路,排长何铁南带着6个战士(全排原有46人),牺牲在尖峰山战场39人)。事后琶江区政府查悉,这两个农民,一个叫冯社练,一个叫周郁河。
石榴花顶开着石榴花
1940年4月,日军经过准备,集结近五万兵力,由南支派遣军司令田中火一指挥,第二次进攻粤北,我方三万余人守备清远、佛冈、增城、从化
清远抗日:飞虎战龙最新章节清远军民抗日二三事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