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八章

本章节来自于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http://www.lishu123.com/105/105272/
    既然第二天不用下田,朱文轩就想睡个懒觉。

    可奈何他前段时间都是早起晚睡的,生物钟已经形成习惯,所以第二天照样六点半就醒了。

    或许是‘药’酒起了作用,又或许是郭建军睡在身边,总之,哪怕醒得如此早,他还是心情愉悦的穿衣起‘床’了,腰也不觉有多酸。

    轻手轻脚下‘床’,朱文轩看了一眼睡得死沉的郭建军,突然发现对方那张大脸貌似瘦了一些。他凑近了仔细看,越看越觉得瘦了。伸手悄悄捏了捏,紧致的皮‘肉’倒是感觉不出差别来,可光用眼睛看,的确瘦了。

    有了‘郭建军最近都忙瘦了’的震惊外加心疼盘旋在脑袋里,一边干活儿,朱文轩都在琢磨要做点什么好吃的给郭建军补补。

    朱家从入冬开始,蜂窝煤火炉就没有熄过,晚上睡觉的时候,往火炉里放两个新的蜂窝煤,将透气孔塞住,只留一丝缝隙,保证空气流通,火炉不灭。到第二天早上,新的蜂窝煤经过一夜的燃烧,也快烧尽了,再换入一个新的蜂窝煤,打开透气孔,十多分钟,火炉就会旺烧起来。

    朱文轩换好蜂窝煤后,从厨房开始扫地,一路扫到客厅、堂屋,最后是外面的院坝。

    扫完地,火炉正好烧起来,他接了一壶水放在炉子上,又开始依着扫地的顺序整理房间、拭擦灰层。前两天他基本是起‘床’吃过饭就出‘门’下田,所以卫生已经好几天没做了,但朱家人都不是拿了东西会‘乱’放的人,所以整理起来也不麻烦。

    七点钟,朱‘奶’‘奶’起来了。

    她看孙子拿拖把在挨屋拖地,就提了胶皮桶,舀了两大碗‘玉’米面,兑上水喂给猪吃。

    朱家养了两头猪,被朱‘奶’‘奶’喂得很‘肥’很壮,尤其是进入腊月,家里所有的红薯和‘玉’米面全部一天五六顿的喂给猪吃。

    如今,那两头大‘肥’猪胖到站起来都困难。一来是肚子太大,走动间肚子会跟地面摩擦,二来则是它们太重了,四肢撑不起自身重量。从睡觉角落走到食槽处,几步路的距离,它们粗重的喘气声却隔着老远都听得见。

    朱文轩拖完地,拿着拖把到‘门’口的水沟边淘洗,听见猪圈里的动静,走过去看了一眼道:“这也太受罪了,肚皮都磨破了。”

    朱‘奶’‘奶’白了他一眼,“长得壮还不好啊,你不是爱吃酥‘肉’和香肠吗?今年咱们多做点。”

    朱文轩笑道:“是得多做点,郭建军那么能吃。”

    他话刚落,‘门’口就响起一个声音道:“大清早你就说我坏话呢?”

    朱文轩回头贫嘴道:“我这是实话实说,怎么就叫说你坏话了。”

    朱‘奶’‘奶’:“怎么不多睡会儿?今天降霜了,天气冷。”

    郭建军:“不睡了,忙过这段时间过年再好好休息吧。”

    他一边说一边伸脖子看了一眼猪圈里的猪,随即惊讶道:“这得有五百斤了吧?”

    朱‘奶’‘奶’笑呵呵道:“今年喂得时间长一点,十一个月呢,估计没有五百斤也近了。我昨儿听说七队夏家杀了一头五百三十斤的,不过,他家那头猪喂了一年零一个月。”

    郭建军道:“外地许多地方,养猪养不了这么壮,三百斤都算是比较壮的了。”

    朱‘奶’‘奶’很新奇,直说外地人不会养猪。

    从猪圈出来后,朱文轩推着郭建军去洗脸,“我烧了热水,你倒热水洗吧,今早上我们烙‘鸡’蛋饼吃,我刚才在院子里掐了一把小葱。”

    郭建军趁着朱‘奶’‘奶’转身出去,捉他过来亲了一口道:“乖,多做点,吃完饭我给你买车去。”

    朱文轩推开他“切”了一声说:“有本事你给我买辆豪车啊,三轮车多没档次啊。”

    郭建军跟在后面笑道:“宝马给你要不要?”

    朱文轩撇嘴道:“你烦不烦啊,知道我不会开那么高级的玩意儿还老拿着个挤兑我。对了,咱家拖把都坏了,你洗完脸做个新的吧。”

    郭建军没说话,洗完脸先到水沟边看了一眼那个坏的拖把,研究好构造后,才到厨房回了一句:“你一会儿找几件旧衣服,我给你做。”

    朱家的拖把是用旧衣服做的,将衣服剪成长短整齐的条状,剪够一个拖把的量,用碎布条把一端的头儿捆起来,然后找根笔直的木棍,将捆好的条状衣服再用铁丝捆到木棍上。

    朱文轩正在盆子里搅面糊,闻言头也不抬地道:“外面沙发上的都是不穿的衣服,剪刀在电视柜‘抽’屉里,你速度快点,我这边烙饼很快的。”

    郭建军领命去了。

    朱‘奶’‘奶’看他做了一会儿,中肯给出评价:“比大贵做得好。”

    郭建军看着一地的碎布条,还没捆上呢,不知道朱‘奶’‘奶’从哪儿看出来他比朱大伯做得好,但他也乐得顺杆子往上爬,便笑道:“那以后家里的拖把就都‘交’给我做吧。”

    朱‘奶’‘奶’笑眯了眼说:“好啊,等你大伯家的用坏了,你也给他做个,让他惭愧一会儿。”

    郭建军乐了,“好!”

    朱‘奶’‘奶’出去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提着半成品跑到厨房跟小老板炫耀,“你老公厉害吧,‘奶’‘奶’都说我做得好。”

    朱文轩已经烙出一锅了,顺手撕了一块塞他嘴里问:“有没有盐?”然后看了一眼他手里的碎布条道:“大伯每次做,都是找一样颜‘色’的衣服,不是全白的,就是全黑的,要么是全红的。红‘色’的还好,白的黑的‘奶’‘奶’都不待见,你这个五颜六‘色’的,啧,你是每件衣服只剪了几条吧?”

    “唔,好吃,再来一块儿。”郭建军理所当然道:“袖子肯定不要啊,我就剪了大襟和后背。”

    朱文轩又撕了一块给他,“赶紧出去‘弄’你的,‘弄’好就能吃了。”

    小半盆面糊,烙了五十来张饼。

    朱文轩分了一部分准备给大伯家送去,‘鸡’蛋饼很薄,口感也软,张新阳都可以吃。

    郭建军拖把做好后,洗了手就被他赶去给大伯家送饼了。

    他趁着这会儿功夫,又切了一个土豆、一根胡萝卜和几个青椒,抄了一盘三丝,在对‘门’的小卖部拿了一袋美好火‘腿’肠,下锅炸了炸,摊开烙好的‘鸡’蛋饼,一筷子三丝,一根火‘腿’肠,再将‘鸡’蛋饼卷起来,整齐放进盘子里。

    朱‘奶’‘奶’闻着香味儿进屋,看了一眼问:“卖豆‘花’儿豆腐豆浆的来了,要不要?”

    “要,我就等着他家嫩豆‘花’儿呢。”朱文轩扔下还没裹完的‘鸡’蛋饼,拿了个不锈钢大碗就冲出去了。他今天之所以没熬粥,就是想吃嫩豆‘花’儿配‘鸡’蛋饼。

    朱‘奶’‘奶’鼻子动了动,伸手将菜板上裹了一半的‘鸡’蛋饼卷起,在要放进盘子的瞬间,又改为塞到自己嘴里了,“唔,好吃……”

    村里有一家姓梁的,做了几十年豆腐了,由爷爷辈传给儿子辈,手艺一绝。

    朱文轩买了三斤嫩豆‘花’儿,足足装了一大碗,又买了几个豆腐。

    有人问梁大叔还收不收豆子做豆腐的,梁大叔笑道:“收,不过你们要赶紧送来,再收个七八十斤豆子,就不收了,收了年前也做不出来了。”

    朱文轩一听才想起来,往年过年前,他家都会选出几斤黄豆,送去做豆腐,到时候给加工费就成,但他家今年还没把豆子送去。

    看郭建军从大伯家过来,朱文轩赶紧招呼他吃饭,“吃完你就去买三轮车吗?那你回来的时候把张大叔一起接来吧。我刚才听梁大叔说还收豆子,我一会儿选几斤,也送去做一磨豆腐吧。”

    郭建军帮着摆碗筷,“你看着办吧,豆腐‘挺’好吃的,多做点。”

    朱‘奶’‘奶’道:“老黄豆了,一斤豆子三斤豆腐,你送十斤过去就行。”

    郭建军:“这么多啊?三十斤吃不完吧?”

    朱文轩拿了个小碗,打了个豆‘花’儿蘸水道:“吃不完没关系,放在楼上的大屋里,凉小半个月就变成臭豆腐了,到时候炸着吃。”

    小葱‘鸡’蛋饼,还卷了三丝和火‘腿’,朱‘奶’‘奶’和郭建军都很爱吃。

    嫩豆‘花’儿拌一点加了辣椒酱、芝麻粒和小葱段的蘸水,味道也是极品。

    三斤嫩豆‘花’,三十多张饼,三人全部吃光了还有些意犹未尽。

    最后郭建军说:“明早也吃这个吧。”

    朱文轩问他:“你今晚上也要回来住吗?”

    郭建军斜眼反问道:“为什么你会觉得我不会回来住?”

    朱‘奶’‘奶’拍板说:“就这么定了,明早还吃这个。”

    饭后,郭建军开着宝马车走了。

    朱文轩跑楼上的大屋里,倒出口袋里的黄豆,端到楼坝上捡大颗的选进一边的撮箕里。

    朱大伯例行每日的捡‘鸡’蛋工作,爬梯子上楼看见他在选豆子,就翻墙过来帮他选,“我家今年没做,你大伯母说人少吃不了几个,到时候直接买现成的。”

    朱文轩道:“没事儿,我多做点,倒时候分你家几个。”

    “那感情好。”朱大伯笑呵呵道:“对了,你家准备什么时候杀猪,我准备过会儿去找杀猪匠排个日子,早点杀了收拾妥当,也好过年。”

    朱文轩忙说:“那大伯去的时候,帮我家也排个号吧,咱们两家尽量不排在一起,不然到时候忙不过来。”

    朱家黄豆是自家种的,少有虫‘洞’,所以,选十斤豆子也没耽搁多长时间。

    豆子选好后,朱文轩就背着豆子去梁家了。

    他到的时候,也有两家背着豆子去做豆腐的,名字他喊不出来,但知道是隔壁村的。

    说是隔壁村,其实刚好处在村和村的‘交’界处,离得也不算远,所以会到他们村做豆腐也正常。

    那两人将豆子过了称,转身要走的时候,看见他迟疑了一下。

    其中一个老阿婆顿了顿,笑着招呼道:“你是朱世泉的孙子吧。”

    朱世泉是朱文轩爷爷的名字,对方看年纪也是六十多岁了,能知道他爷爷的名字不奇怪。

    虽然不知道怎么称呼,但朱文轩还是笑了笑应道:“是,我是他老二家的儿子。”

    那人自我介绍:“我家老头子跟你爷爷当年很要好的,算起来你该喊我声三‘奶’‘奶’。”

    朱文轩笑了笑没说话。因为从小和‘奶’‘奶’相依为命,他对外人的眼‘色’其实很敏感。

    小时候对他和‘奶’‘奶’甩过白眼的人他都记得,这人虽然不在其中,但见了面没有和‘奶’‘奶’说过一句话也是事实(他小时候的记忆,他和‘奶’‘奶’在路上碰见过这人)

    既然和爷爷‘交’好,相应的也该和‘奶’‘奶’熟稔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

    而且,这人现在嘴上拉着亲近,眼里的不屑却藏得很浅。

    不知道对方要说什么,朱文轩就继续笑眯眯看着她。

    那老阿婆见他这样,只好开‘门’见山问:“我听我媳‘妇’儿说,你家那个……咳,牛‘肉’厂在招人,我媳‘妇’儿和孙媳‘妇’儿干活都是好手,你看……”

    朱文轩打断道:“不好意思,牛‘肉’厂的事儿都是我家那位做主,他现在要招不少工人,你家里有人愿意去,可以到牛‘肉’厂应聘,他们有专‘门’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

    牛‘肉’厂招工,除了朱文轩村上的人,是从村长处报名直接录取的,其他都是要经验严格选拔的。郭建军就是怕有人麻烦到朱家头上,所以一早就让朱文轩不要‘插’手这件事,毕竟,牛‘肉’厂主要目的还是开‘门’做生意,不能全部拿来送人情或者堵悠悠之口。

    朱文轩说完也不等对方纠缠,转身就冲梁大叔道:“大叔,我家有十斤豆子,你称称。”

    梁大叔笑道:“你在家称过就不称了。”

    做豆腐加工费是按照豆子斤两算钱的,朱文轩自然坚持再当面称一次。

    梁大叔客气一番,将豆子放到称上,刚好十斤,“你腊月二十七八再来背豆腐吧。”

    看朱文轩要给钱,他摆手道:“钱都是背豆腐的时候再给,现在收你钱,我还单独记账。”

    “那也行,谢谢大叔,我就先回去了。”朱文轩从梁家出来后,一路上都没再碰见那两人,因此他也就没放心上,以至于几天后,因为这两人还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糟心事。.小.说.网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午夜蛋炒饭的小说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最新章节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全文阅读从城市转移到农村5200从城市转移到农村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午夜蛋炒饭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