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山狂乱 第十一话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本章节来自于 江山狂乱 http://www.lishu123.com/10/10902/
    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朱温与朱瑄兄弟结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可战斗还在继续,秦宗权并未完全灭亡的时候,这种革命情谊便出现了不小的裂痕。事情起因,有的说是朱温设了个局故意诬蔑朱瑄兄弟夺其将士,也有的说是朱瑄兄弟不够仁义在先有夺朱温的人的事实存在。

    见《新五代史》文:硃宣、硃瑾兵助汴,已破宗权东归,王移檄兗、郓,诬其诱汴亡卒以东,乃发兵攻之,取其曹州、濮州。遂遣硃珍攻郓州,大败而还。

    又见《旧五代史》文:太祖初镇大梁,兵威未振,连岁为秦宗权所围,士不解甲,危殆日数四。太祖以瑄同宗,早兄事之,乃遣使求援于瑄。光启末,宗权急攻大梁,瑄与弟朱瑾率兖、郓之师来援,大败蔡贼,解围而遁。太祖感其力,厚礼以归之。先是,瑄、瑾驻于大梁,睹太祖军士骁勇,私心爱之。及归,厚悬金帛于界上以诱焉。诸军贪其厚利,私遁者甚众。太祖移牒以让之,瑄来词不逊,由是始构隙焉。

    在本书中两者兼取,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朱瑄兄弟做事未必光明磊落,而朱温也并非完全无辜。

    其中敬翔的这次献计是有史料记载的,见《旧五代史》文:时有荐敬秀才于门下,乃白梁祖曰:‘明公方欲图大事,辎重必为四境所侵。但令麾下将士诈为叛者而逃,即明公奏于主上,及告四邻,以自袭叛徒为名。’梁祖曰:‘天降奇人,以佐于吾。’初从其议,一出而致众十倍。

    这一事件再次验证了那句经典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更何况在唐末那个混战的年代,诚信缺失,仁义渐贻,忠义难得。联合起来打秦宗权是利益所驱,秦宗权未灭联盟即破也是利益所使。

    朱温为了生存与秦宗权干仗,可他也是在生存中发展起来的。他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是借助某个地方战乱不堪,你攻我伐乱得不可收拾时他从中插一扛而渔利。对于淮南他的初衷便是如此。他强要淮南节使之名,就是想以正当的名义出兵平淮南之乱,进而把淮南据为己有。可见朱温在扩张势力的过程中很有些政治头脑,可能很大程度上吸取了仇敌李克用乱出兵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教训,他不会想打那儿就打那儿,他的出兵基本都是取得朝廷认可或不得不默许的,所以那时候朱温虽在不断扩张势力,可并没有像李克用似的“乱臣”名声在外。

    关于杨行密的起家,《新五代史》有文:杨行密,字化源,庐州合淝人也。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唐乾符中,江、淮群盗起,行密以为盗见获,刺史郑棨奇其状貌,释缚纵之。后应募为州兵,戍朔方,迁队长。岁满戍还,而军吏恶之,复使出戍。行密将行,过军吏舍,军吏阳为好言,问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奋然曰:“惟少公头尔!”即斩其首,携之而出,因起兵为乱,自号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走,行密遂据庐州。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庐州刺史。淮南节度使高骈为毕师铎所攻,骈表行密行军司马,行密率兵数千赴之。行至天长,师铎已囚骈,召宣州秦彦入扬州,行密不得入,屯于蜀冈。师铎兵众数万击行密,行密阳败,弃营走,师铎兵饥,乘胜争入营收军实,行密反兵击之,师铎大败,单骑走入城,遂杀高骈。行密闻骈死,缟军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门,彦及师铎奔于东塘,行密遂入扬州。

    杨行密出身寒微,当过土匪,做过官兵,不甘受欺,自建军队,然后占据一方,政府那时不得不承认他为公务员。此人骁勇善战,占据淮南期间武力强大,最终成功地抵制住了朱温进驻淮南的铁骑。他选贤任能,顺应民心,发展生产,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军事基础。他儿子做了吴国皇帝后,他被追尊为“太祖武皇帝”。但在此时,他刚入杨州之时,强敌如林,经济凋蔽,整日惶惶,如同朱温刚到汴州时的情形,这恐怕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旨酒斯醇的小说江山狂乱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山狂乱最新章节江山狂乱全文阅读江山狂乱5200江山狂乱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旨酒斯醇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