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87年至888年,中原地区的战场几面开花,处处打得热闹。三十六岁的朱温已初具实力,已成为中原战场上最数得着的人物。唐政府对朱温不断加封,可见朱温也成为朝廷上层心目中能压得住阵脚的人,同时朝廷也是希望他继续卖力,剿灭秦宗权的同时平复各地军阀内乱。完全把朱温看作是个救火员,而朱温也乐得这种差事,因为这种差事给他带来的往往是实力、地盘和声望。
见《旧五代史》文:十二月,僖宗遣使赐帝铁券,又命翰林承旨刘崇望撰德政碑以赐帝。闰月甲寅。帝请行营司马李璠权知淮南留后,乃遣大将郭言领兵援送以赴扬州。文德元年正月,帝率师东赴淮海,行次宋州,闻杨行密已拔扬州,遂还。是时,李璠、郭言行至淮上,为徐戎所扼,不克进而还。帝怒,遂谋伐徐。二月丙戌,僖宗制以帝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由是诸镇之师,皆受帝之节制。知三月庚子,昭宗即位。是月,蔡人石璠领万众以剽陈、亳,帝遣硃珍率精骑数千擒璠以献。四月戊辰,魏博乐彦祯失律,其子从训出奔相州,使来乞师。帝遣硃珍领大军济河,连收黎阳、临河二邑。既而魏军推小校罗宏信为帅。宏信既立,遣使送款于汴,帝优而纳之,遂命班师。是月,河南尹张全义袭李罕之于河阳,克之。罕之单骑出奔,因乞师于太原,李克用为发万骑以援之。罕之遂收其众,偕晋军合势,急攻河阳。全义危急,遣使求救于汴,帝遣丁会、牛存节、葛从周领兵赴之,大战于温县,晋人与罕之俱败。于是河桥解围,全义归于河阳,因以丁会为河阳留后。
又见《新五代史》文:淮南节度使高骈死,杨行密入扬州,天子以王兼淮南节度使。王乃表行密为副使,以行军司马李璠为留后。璠之扬州,行密不纳。文德元年正月,王如淮南,至宋州而还。是时,秦宗权陷襄州,以赵德諲为节度使。德諲叛于宗权以来附。天子因以王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以德諲为副。三月庚子,僖宗崩。天雄军乱,囚其节度使乐彦贞。其子相州刺史从训攻魏,来乞兵。遣朱珍助从训攻魏。而魏军杀彦贞,从训战死,魏人立罗弘信,珍乃还。张全义取河阳,逐李罕之。罕之奔于河东。李克用遣兵围河阳,全义来求救,遣丁会、牛存节救之,击败河东兵于沇河。五月,行营讨蔡州,围之百余日,不克。是时,时溥已为东南面都统,又以王统行营,而溥犹称都统。王乃上书,论溥讨蔡无功而不落都统,且欲激怒溥以起兵端。
在这期间,罗弘信、张全义正式与朱温建立了关系。从此以后,一个几经反复,一个全心全意,最终都成为朱温建立霸业的忠实盟友。而对于时溥,他与朱温的矛盾已经突显,为自己后来葬送在朱温手中埋下了祸根。
关于张浚,《新唐书》有文:张浚,字禹川,本河间人。性通脱无检,泛知书史,喜高论,士友摈薄之。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进度支员外郎。黄巢之乱,称疾,挟其母走商山。僖宗西出,卫士食不给,汉阴令李康献糗饵数百驮,士皆厌给。帝异之,曰:“尔乃及是乎?”对曰:“臣安知为此,张浚教臣也。”乃急召浚至行在,再进谏议大夫。宰相王鐸任行营都统,奏署都统判官。时王敬武在平卢,军最强,累召不肯应。浚往说之,而敬武已臣贼,不迎使者。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籓,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已,士按兵默默。浚召将佐至鞠场,倡言:“忠义之士当审利害。黄巢,贩盐虏耳。舍天子而臣之,何利邪?今诸侯勤王者踵相接,公等据一州以观成败,后贼平,将安往?诚能此时共诛大盗,迎天子,功名富贵可反手而取。吾怜公等舍安而蹈危也。”诸将杂然曰:“谏议语是!”敬武即引军从浚西。擢浚为会军使。贼平,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再狩山南,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始浚始繇复恭进,复恭中失权,更依田令孜,故复恭衔之。及为中尉,数被离间。昭宗即位,复恭恃援立功,专任事,帝稍不平。当时多言浚有方略,善处大计,乃复见委信,尝问致治之要,对曰:“在强兵。兵强,天下服矣。”天子繇是甘心于武功。后与论古今事,浚辄曰:“汉、晋之远无可道,陛下春秋鼎富,天资英特,内逼宦臣,外迫强臣,故不能安。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
从记载可以看出,张浚也是个有故事的人,他最大的特点是会说,能说,敢说,除了后面写到的统兵讨伐李克用的事,他最著名的事迹便是早年间凭三寸不烂之舌骂傻王敬武而迫使其乖乖出兵的光辉往事。因为考虑到后面有张浚与朱温合谋以朝廷名义大举讨伐李克用之举,所以在此将张浚与朱温的特别交往做个交代,以免后面说他二人有私交而合谋太过突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