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献策退敌
北上,而且是往长安的方向,还有希望吗?没想到老天还是愿意帮助义军。桂州、湘江、衡州、潭州……,那一路可真是跋山涉水。虽然官军、义军、老百姓都死了很多人,可到达江陵时,义军竟有了五十万的规模。有相当一部分是硬抓来充军的,可也不乏很多想趁乱出来混一把的,反正在家挨饿也是等死。
这么多人的声势吓跑了那个向朝廷自请命为荆南节度使而又没甚本事镇守江陵的王铎。接下来要再想以纯粹人多与真正的武将刘巨容过招,那这五十万人便等同于五十万蝼蚁,顷刻便被刘巨容有准备的骑兵给辗死大半。荆门一战,义军败得是透心凉,那些刚成为义军士兵没几天的人却不想投军却投到了死路上。
义军往长江边开始了亡命逃跑,我也顾不上想别的,只是狂窜,意识里只有惜命的念头。待渡江渡到一半,那些官军终于调转回头不追了。整个队伍顿时松了口气。我不禁暗暗佩服刘巨容的用兵,行军打仗,人数固然很重要,但空有人数,没有兵力,更没有作战方法,无异于一帮乌合之众去送死。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万骨又岂是儿戏?
既然刘巨容手下留情放义军一马,既然义军就是一支草军,那么没有被连根拨起的义军就会像野草一样再次成片的疯长。过了长江,劫几个城池,吃饱喝足拿够给养,驱抓壮丁充军,向来以人数壮声势的义军又有了二十万。
可五十万尚且不敌与我们真打的官军,二十万又如何?果不然当以淮南节度使高骈为首的几路“剿贼”主力军向义军包围过来时,义军再次濒临绝境。一再的丢守,一味的退却,一个接一个的部将接连投降。高骈的队伍在追,还有几路大军正在赶过来,我该怎么办?逃离义军?投降官军?哪条才是生路,还是留在生命力顽强的义军,说不定会有转机?
我和庞师古、朱珍悄悄议论此事,他们也拿不定主意,正在我们惶惶不可终日之时,黄巢点名让我去商议对策。当他的侍卫来通知我过去时,我,庞师古和朱珍都吃了一惊。向来这种事情哪里轮得上我说话,都是尚让孟楷林言还有黄家兄弟人等出言决策。前番已有几员将领投降,黄巢烦闷不已,已把疑心放在了尚在身边的人身上。难道我让他看出来了?他要对我怎样?
我虽惶惶,可在他面前绝不能露怯。况此人嗜杀成性,万一话不对他的心意,或者表现出犹疑害怕,恐怕我想的那几条路都不必试了,即刻我就会踏上死路。该怎样说好?
我一进临时搭建的大帐,几道目光同时射向我,我只好不露声色,强装镇定。黄巢招呼我席地坐在末位,道,
现如今我军情势危急,那张璘一直死咬着我军不放。这样拖下去恐怕全军都得送死,诸位有何退敌良策?
这时孟楷抢着说道,
大王,末将愿以三千精兵从小道悄然折回,杀那贼唐军个措手不及,取了那张璘的首级,贼兵必然溃败,我军之困即时可解!
这个孟楷除了去硬打的招儿没别的。他也不看看现在义军是什么情况,疫病正在军中蔓延,哪有什么三千精兵给你?即便有,你领着这三千人就能取了张璘首级?那张璘在我们南下广州前就一直与我们作对,你孟楷又何尝在他手底下打胜过?倒是勇敢得很,他是估摸着黄王不会同意才这么说吧。想不出对策来,表表决心也行。
尚让看了孟楷一眼,接着道,
目前这个情况,三千精兵也不好对付,若是突袭,恐那张璘早有防范。不如我们把人马分开,悄悄地分成几路四散去,缩小目标迷惑于他,总比在一处强。
分成几路逃?那张璘就不会分成几路追?他怎会任你迷惑?这尚让也太自以为是了。
黄巢对他们所说的不置可否,而林言、黄思邺等人也都低着头不说话。
江山狂乱最新章节第四章 献策退敌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