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十三章 林仁肇的悲哀(上)

本章节来自于 新宋英烈 http://www.lishu123.com/10/10846/
    ()()()()()()

    荆湖平定,王崤峻这边率领"荆湖征讨军"其余兵马回返开封,进行休整,补充,恢复此番长途征战的疲惫.而受命镇守湖南之地的钱远山和曾志林却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刚刚经过战乱的湖南,百姓需要他们安抚,经济需要他们恢复,各方势力需要他们掌控,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下一步继续征伐天下,一统华夏做必要的准备.因此,自打担任湖南道安抚制置正副使那天起,钱远山和曾志林便全力施为.他们在湖南各州县出告示,帖榜文,向本地士绅百姓说明周保权及其一众文臣武将的罪过,宣传大周此番出兵的正义性,正当性,让人们相信周军师出有名;他们整顿湖南原有官吏,让他们明白其做大周的官远比做武平军的官要尊崇得多,也更有底气得多;他们整肃原武平军兵将,一方面淘汰其中的老弱病残,提高本地兵马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则是将留守湖南的一部分"保安军"老兵充实到武平军本地人马之中,既使得原武平军兵将能够尽快融入到北平军系统中来,又能很好将这些改头换面的原武平军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们恢复湖南经济,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商贸部,农业部,科技部等职能部门骨干成员的协助下,促进湖南与后周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使其尽快从战乱的打击下恢复过来.如此一桩桩,一件件的工作做下来,钱,曾二人忙得不亦乐乎,几乎要到脚不沾地的程度了.

    当然,在全力掌控,发展湖南之地的同时,钱远山和曾志林也没忘记另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造船,造战船.收复荆湖不过是平定江南,混一华夏的第一步,后蜀,南唐,南汉,吴越,这些江南割据政权必须一一清除,只不过在时间,方法和手段上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所以,当委员会将北平军水军副都指挥使(海军副总司令)辛飞宇,以及穿越团队中对船舶最为熟悉,这几年已经在大沽船厂为"飞龙军"海军舰队建造近百艘脱胎于前世风帆时代各类名舰战船的黄山,自北平军调到湖南后,建造北平军长江舰队的工作也就此展开——黄山卢龙知府的职务由原卢龙府同知孙磐接任.

    眼见大周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荆湖之地,随后又派出两名来自北平军的战将坐镇湖南,并于此处驻扎了包括近一万"飞龙军"在内的三万余兵马,这会儿又在三江口建起两座大型船坞,日夜不停的赶造各式战船,无论是西边的后蜀,还是东边的南唐,心中均中惴惴不安,生怕大周朝廷下一次会将战争之剑指向自己的胸膛.如果说,得益于无论是沿大江朔江而上,还是走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偏安于天府之国的后蜀皇帝孟昶的心里多少还略感踏实的话.那么随着周军收复荆湖,跨过大江天堑,自己之前所倚仗的最大优势被严重削弱,而自上游漂落下来的大量碎木屑又预示着周军正在加紧造船,大规模的造船,这使得那位只知道吟诗做赋的南唐之主李煜立时没了主意,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除了连忙派出使者携带大量财货,前往开封纳贡,向后周朝廷表示自己的臣服外,就只会躲在之中做词写诗,借此舒缓心情,以便将那谐心事给"忘掉".

    李煜这边想尽办法要缓和与后周朝廷之间的关系,要将那些影响自己心情的麻烦事忘掉,而远在洪州(南昌),一直主张对后周朝廷采取强硬态度的南唐大将,担任南都留守,南昌府尹的林仁肇,却是在时刻关注荆湖周军动向的同时,痛惜当初因为自家主公胆怯懦弱而丧失的那一次次重夺江淮的机会.

    实际上,自打周世宗南征,夺取淮南十四州之地后,林仁肇不止一次向李煜及李煜的父亲南唐元宗李瓃提出过出兵江北,收复淮南的计划,而其中有三次是他认为成功机会最大的.

    第一次是周世宗北伐幽云的时候.当时,"清园"兄弟异军突起,不但令契丹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而且期间曾一度与后周北伐大军对峙于幽州城下,直至周世宗接受其所请,将幽云十六州划为北平军,并由"清园"兄弟掌控之后,才得以顺利返回开封.当周军驻扎于幽州城下,与城内"清园"兄弟麾下所谓"幽云义军"留守兵马相互对峙,而"幽云义军"主力正在与契丹援军大战于长城一线时,林仁肇便向当时的南唐元宗李瓃提出建议,表示愿意率领一支大军渡江北上,趁后周军主力被牵制在幽云,淮南地区兵力空虚的机会,一举夺回江北淮南之地,使南唐在与后周对峙时,由守势变攻势,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二次是周世宗北伐北汉的时候.当时,北平军暗地里相助北汉,掣肘后周,使得后周十万大军进退两难,处境堪忧,稍不留神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尽管相隔遥远,但身为百战名将,林仁肇还是通过有限的消息,通过自己对后周与北平军之间关系的了解,分析,判断出了二者之间面和心不和,北平军乃是暗中助力北汉的幕后势力,并再次向李瓃建言,趁后周军被北汉拖住的有利时机挥师渡江北上,收复淮南.

    第三次则是在张永德,赵匡胤接连叛乱,北平军挥军南下,入主开封,后周政局由此变得动荡不安的时候.当时,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围开封,后周朝廷岌岌可危,后周境内各藩镇节度.[,!]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开封城内外.镇守淮南的李重进更是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北上开封参与到皇位争夺战之中,根本没把南边的南唐放在心上.不但沿江防御远较以往松懈得多,而且其在北平军南下,赵匡胤身死,开封落入北平军手中,后周政局发生巨变之后,还主动与南唐联络,表示愿意以淮南之地归顺南唐,以求得南唐在其起兵反叛时予以支援和协助.接到这个消息,身在洪州的林仁肇简直是兴奋不已,当即向刚刚继任皇位的李煜上疏,认为收复淮南指日可待,朝廷应该立即与李重进结盟,兵发江北,收复失地.而且,为了打消李煜的顾虑,林仁肇在奏疏中还特意提出,若担心势不能敌,于国不利,可在其起兵之日,将自己的眷属拘捕下狱,然后再向后周朝廷上表,指控自己窃兵叛乱.事成,国家或可受益;事败,则自己甘愿受杀身灭族之祸.

    可令林仁肇失望的是,自己的这三次建言都没有被采纳,从而使他所认为的北上良机从眼前一一溜走.特别是上一年在自己甘愿背负所有罪名,以杀身灭族为代价苦谏渡江北伐的情况下,李煜依然不同意自己的上疏,拒绝与主动请求归降的李重进结盟,从而错失收复淮南的最佳时机,更是令林仁肇痛心疾首,懊恼不已.以至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其意志一度消沉,发誓再不提渡江北伐,收复淮南之事.

    只是发誓归发誓,作为一名忠君爱国的将领,林仁肇却不可能真的对渡江北伐,收复淮南之事彻底死心.实际上,从北平军南下开封时起,林仁肇便对北平军诸君以及后周朝廷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赵匡胤及其党羽被逼自尽,李重进叛乱半日被剿灭,智取武平(荆南),三战定南平(湖南),近一年以来北平军以及以北平军为主要力量的后周军一系列的优异战绩令林仁肇在为对方的强悍实力所震撼的同时,亦对南唐的未来更加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于是,在得到后周在湖南之地屯驻兵马,大造战船的消息后,林仁肇便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放弃自己当初所立誓言,即刻上疏朝廷,提议联合包括契丹,后蜀,南汉,吴越乃至大理,定难军等等在内的所有能够联络的力量,共同对抗对抗这个显然是要将天下收归已有,一统海内的后周朝廷.

    〖( )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京华闲人的小说新宋英烈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新宋英烈最新章节新宋英烈全文阅读新宋英烈5200新宋英烈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京华闲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