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千里之外的北平军诸兄弟都可以了解到开封城皇宫之中柴荣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与其近在咫尺的后周朝臣们自然也能够得知这一消息就算那些没有什么秘密渠道的朝臣也可以通过柴荣上朝次数的逐渐增加上看出来。于是乎正如穿越众们所预料的那样诸如赵匡胤、张永德等后周朝堂上的各股势力立即停止了各种与谋朝篡位、抢班夺权相关的活动纷纷偃旗息鼓、蛰伏下来免得被那位身体已经恢复许多、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大有重现往日英明神武风采之势的柴天子看出端倪来。 ..
当然蛰伏归蛰伏却并不代表赵、张等人及其他后周朝堂上的势力集团就此放弃坐到那个位子上的野心。毕竟表面上的文章不能作暗地里的小动作却不曾中断。只不过不同的势力因为各自的实力与优势不同所采取的小动作的方式也不同罢了。
其中赵匡胤因为自己的主要势力在朝堂、在禁军所以他在等待一个多月近两个月前便出发北上、此时应该正在回返京城路上的许新生、赵安易赶回来向其禀报从北平军那里打探到的消息的同时也暗中加紧了对朝中大臣和禁军各级军官将领的拉拢与渗透以求在自己身边聚集更多的力量从而为自己将来成就大业提供更多的保障。
张永德的主要势力在京城以外、在地方节度使、刺使、在“飞燕堂”这支地下力量所以他在加强与地方上那些同盟者的联系的同时无需像赵匡胤那样只能被动分析自己手下带回来的那些从北平军诸兄弟那里正面打探到的模棱两可、难辩真伪的相关消息而是主动出击于阴历二月初再次调兵遣将从“飞燕堂”总堂中选派了三十余名探子分成数路北上前去支援因为人手在进入北平军的过程中损失惨重、目前只能通过被其拉下水的范吾成打探北平军内部消息而不无法依靠自己人的力量得到第一手资料的张燕尽管以范吾成的身份地位完全有资格、有机会接触到北平军“清园”兄弟内部许多机密消息与资料但对于这样一个因为被抓住把柄而不得已效劳自己的人张永德是不可能充分信任的更不要说完全依赖了。所以就算北上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张永德依然不惜血本的再次向那里投入大量人员。 ..
从本心来说对于张永德的这个决定身在北平军、曾经在北上的过程中吃过大亏的张燕是并不赞成的。虽说她现在因为人手有限以至重建“飞燕堂”北平(幽州)分堂的工作进展得很慢。而且她在到达北平军之初也曾经写信请求义父增派人手为自己所用。但随着在北平军居留的时间越来越长通过与潞县城中各方势力的交流与接触对北平军麾下密谍组织的有关情况渐渐有了一些了解后张燕对这个同行兼对手的密谍组织也就越发的忌惮。她很担心即将北上的第二批人马会像自己当初率队北上时一样“出师未捷身先死”连北平城的模样还没有看到就已经折损大半。更何况这样的大规模活动必然会引起北平军节度府的注意从而加紧对北平军各府县原本就已经非常严密的监控使得自己原已举步维艰的工作更难开展下去。
只可惜作为下属兼义女张燕早就养成了对义父命令的绝对服从。尽管对义父的安排并不赞同却不敢有丝毫的反驳与违抗更何况自己当初还曾经向义父提出过这样的请求这会儿再说不同意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张燕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多的为那些即将北上的同僚们提供所有她能想得到的、以上一队人马中的同僚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希冀新来的同僚们能够比自己当
初北上时安全、顺利。
正所谓“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张燕通过密信给京城的同僚们送去了许多经验教训和诚恳的忠告可那些之前并未与“暗羽”直接打过交道、对对方的实力没有切身体会、一直以来都认为“飞燕堂”是天下第一密谍组织、自己是天下最高明密探的总堂干探们至少是其中的绝大部分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这次的对手是多么的可怕而是将前一批北上探子的折损归结于那些同僚们的能力不足、经验有限却忘记了当初挑选北上成员时自己是如何败于这些同僚之手而失去了北上的机会。更忘记了当初“飞燕堂”幽州分堂全军覆没的前车之鉴以及之后对手为了分散己方注意力而在整个后周境内挑起的那场令己方损失很大的、针锋相对的大规模对抗。于是面对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暗羽”、面对已经将触角伸到“飞燕堂”总堂的对手这些“飞燕堂”探子们的结局在出发伊始便已
新宋英烈最新章节第九十八章 暗中结党(一)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