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岛作战。()我们也沒玩过啊。”
坐在宿舍里面。特种兵们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说道。
“这就是那个小岛的全图。大家有什么看法。”戈圣洁说道。“这个岛。我们分成两部分。北岛和南岛。”
“两个岛啊。任务具体是什么。”叶仁问道。
“根据演习预设。敌军的主力将会集中在北岛的军用机场。南岛部署有防空力量。”戈圣洁说道。
在挂着的地形图上。演习区域围绕的是两个小岛。这两个小岛被戈圣洁用水笔提前标注了。靠右上方的是北岛。左下方的是南岛。
按照演习的设定。进攻部队的主攻方向是南侧。
南岛是一个地势相对平缓、起伏不大的岛屿。不利于防守。但是也不利于进攻。环岛都是暗礁。冲锋舟都不太能靠得上來。
岛上的制高点只要安排一个环形阵地。
www.qlprint.com就可以只控制住全岛的视野范围。
在南岛的北面安排了防空导弹阵地。
这个防空导弹阵地可以控制住敌军主攻方向的空中力量。为作为主岛的北岛作掩护。
而北岛是一个石头岛。在岛的南侧是一座石头山。背面是一处峭壁峭壁后面是一整块平地直接延伸到岸边。
在这块平地上。建设了一座军用机场。敌军的主力就集中在这里。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敌人的目标是要守住这座机场。通过这座机场來作为一个跳板进行进攻。
在北岛的南侧石头山上敌军建立了坚固的明碉暗堡來阻止进攻部队的登陆。
而这个地形上石头山很好得做了军用机场的屏障。能够挡住海军直射和曲射火力的攻击。这就是一个天然的反斜面。是展开反斜面战术的绝佳地带。
所谓斜面。就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斜面的正反是相对于敌人來说。就拿敌对双方控制的高地來说。朝向对方的斜面叫正斜面。背向对方的斜面为反斜面。()
所谓反斜面的运用。那一般是指利用反斜面敌人的炮火死角。直瞄炮火对于反斜面是个摆设。曲射炮打到反斜面的炮弹死角很多。如:在反斜面大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出的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按照二战中日军的说法这叫洞窟阵地。这一來敌机。敌炮火的杀伤就减少的多得多了。 ?反斜面阵地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能够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举个例子。如两座山一前一后。以往敌人用炮火压制住前山让你动弹不得。即撤不下去也沒办法支援后山。他再集中兵力把后山一占把你后路一断。前山的人基本死路一条。阵地守不住。人也基本完了。
你想來这手。首先你炮火也好飞机也好根本压制不住前山的人。我主阵地就是面对着后山。你攻后山。行。把你的后背全亮在我前山的枪口下吧。这叫倒打火。 当然反斜面阵地不是无懈可击的。要害在于对棱线的控制。谁占领棱线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如果敌人占领了棱线他就可以修正它的迫击炮一个点一个点的把你的火力点敲掉。你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他还可以调上來几门直瞄火炮。大口径机枪把你封死在掩体里掩护他的喷火兵。爆破手上來干掉你。
以山顶为定点两面都能看到的山顶轮廓就叫棱线。()
上甘岭之战。志愿军在上甘岭上的坑道防御其实就是经典的反斜面防御。还有通过在设在棱线上的几个观察哨进行反斜面的炮兵火力支援等等
而美军也有成功的攻击反斜面阵地的战斗。当我军棱线丢失的时候。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全力扑上。使志愿军來不及预警來不及展开兵力占领阵地。直接被堵在坑道里。因为坑道口窄兵力无法展开。两支枪就能把你整连整排封死在坑道里了。就算坑道有拐弯多几个口他一时吃不掉你。但也能耗死你。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持续好几天的棱线攻防战。这个包括美军稳扎稳打利用炮火优势逐步控制棱线。而志愿军就死守反斜面阵地拖时间。到夜间新部队(也就是预备队)运动上去重新控制棱线(这个战术在中国对上甘岭战役的宣传中被反复提到。就是白天美军占领阵地。第一时间更新而志愿军晚上反击重新占领阵地。这个阵地就是指棱线)。还有就是在棱线攻防战打的最激烈的时候的简易工事紧急修筑办法。进攻的时候几个人推着一个空汽油桶匍匐前进里面装些不容易打坏的什么锹啊铲的还有建筑材料或者半桶水泥沙子土什么的。挡子弹。挡弹片挺管用。到了棱线附近桶一立起來。原來一面已经凿开了个小口另一面也作成了活动的一打开这一下就成了射击工事。()十几个这样的工事突然立起來。在对方一不留意的时候就加固棱线阵地。大量增加对方的反击难度。据说这招是韩国部队先发明的。
总之。上甘岭之战简直就是教科式的反斜面阵地攻防战。后來在对越战争当中的对山地防御反斜面阵地的攻防在这场战役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了。其实上甘岭之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在山地防御战中构筑反斜面阵地是多么重要。
当然。这座山实际上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就是个峭壁。沒有办法构筑反斜面阵地。根本就沒有地方去构筑。但是反斜面的意义还在啊。
这要直瞄火炮打山后面的东西。你得把炮架到山顶上去。
要那迫击炮打。那也得划非常大的弧线。几乎就要直上直下了。否则根本打不着。
所以。对于这种岛屿。常规武器其实不太好使。用弹道导弹打效费比又不高。
这次演习。特种部队的侦查分队说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直奇袭的侦察部队。()需要他们攻上岛。想办法摧毁红军的机场。
“南岛作为北岛的屏障。就只有一些防空力量。”叶仁问道。
“沒错。敌人的防守重心就在北岛的机场这里。这次的演习目的很明确。就是防守这个机场。”
“用战斗机绕到背后就可以进攻嘛。”石楠峰说道。
“不行。敌军在机场周围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导弹。绕过去的飞机很难接近目标。而且这么简单就不会调我们去当磨刀石了。”戈圣洁说道。
“所以啊。敌人防备的是什么。”叶仁对特种兵们说道。“防备的是我们渗透。更多更快章节请到。炸毁机场。”
“叶仁。你有想法吗。”戈圣洁问道。
“你不如问问任亮。我觉得他肯定有想法。”叶仁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任亮。
特种兵们一看任亮。任亮正在啃手指头呢。
“有什么想法。”戈圣洁问道。
“沒有。我想起英军突袭佩布尔岛机场的战例。”任亮说道。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队以突然行动占领了与英国存在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则称为福克兰群岛)。英国随即作出迅速而坚决的反应。派出特混舰队前往马岛意图一举将其夺回。英军sas随同特混舰队前往战区。第一时间更新
经过一番先期作战后。英军夺取了南乔治亚岛作为登陆作战的立足点。并且在遭受到很大损失后顽强抗住了阿根廷空军的猛烈攻击。基本控制了马岛周围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为下一步的登陆作战奠定了基础。这样一來。英军马上就开始着手研究在马岛进行登陆的相关事宜。经过sas和特别舟艇中队(sbs)的周密侦察。英军决定在东西马岛之间的福克兰海峡东岸的圣卡洛斯港登陆。这一地区是阿军防御的薄弱点。且三面环山。可以对阿根廷空军的攻击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可以避免再遭受其发射的“飞鱼”空舰导弹的低空攻击。最重要的是。圣卡洛斯港距离阿军主力所在地。。斯坦利港160km。距离较远。而且岛上道路状况极差。阿军增援部队难以及时赶到这里进行抗登陆作战。从以上条件來说。圣卡洛斯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登陆地点。
然而。圣卡洛斯港虽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登陆地点。却也有令英军感到非常头痛之处。如果选择在圣卡洛斯港登陆。那么英军舰队必须经过福克兰海峡的北端入口。而这个入口处的西侧就是佩布尔岛。佩布尔岛位于福克兰海峡北端入口西侧。距离马岛的西岛(马岛分为东西两个主岛)约0m距离。扼守着海峡入口和附近海域。是这一地区的咽喉要道。更要命的是。英军经过侦察发现。佩布尔岛上修筑有一处阿军的简易机场。上面部署了一批攻击机和勤务保障飞机。此外。岛上还部署有一部雷达和警卫部队。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的攻击机是阿根廷国产的“普卡拉”攻击机。“普卡拉”攻击机是一种阿根廷于1970年代中期投入生产的螺旋桨式双座攻击机。该机虽然只是一种执行低速低空对地攻击任务的螺旋桨飞机。而且其上配备的武器对于英军舰船來说威胁并不大。但该机却可以对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英军地面部队构成严重威胁。更为重要的是。阿军部署在佩布尔岛上的雷达站可以监视海峡入口和通往圣卡洛斯港的航道。很有可能提前发现英军的登陆企图。也就是说。英军要想在圣卡洛斯港顺利登陆。那么。佩布尔岛机场就必须被摧毁。
当时。要想摧毁佩布尔岛机场。英军可以有4种选择:空军轰炸、海军炮击、强攻佩布尔岛和特种部队突袭。然而。这4种选择都有其缺陷:利用空军轰炸。因为岛上的阿军飞机位置非常分散而难以一次将其全部摧毁。而且简易机场的土质跑道也很容易被修复;海军炮击则因为夜间观察目标困难而难以实施。同时也难以将分散的阿军飞机全部摧毁;强攻佩布尔岛虽然可以将机场和飞机彻底摧毁。但可能暴露出英军将要在圣卡洛斯港登陆的企图;特种部队突袭虽然可以将分散的阿军飞机全部摧毁。但是英军特种部队却难以在将阿军雷达站、弹药库和飞机一起摧毁的同时。应付阿军警卫部队的反击。但特种部队突袭却有着其他三种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可以让阿军误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次打了就跑的袭击而已。使其难以判断英军真实的登陆地点。
有鉴于此。英军决定派sas突袭佩布尔岛机场。为了弥补其兵力火力的不足。以一艘驱逐舰进行舰炮火力支援。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