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搬家了,知青一天三餐全部到我和刘金鹏住的地方吃,从早到晚热闹得不得了。
但那天的大火,这两天老在我脑海里飘呀飘的。
晚上,食堂大间里已经空无一人,我记完日记,躺在炕上,想起了两年前,还在黑河师范时,我参加过一次扑山火:
那年十月初,小兴安岭发生了特大火灾,学校组织了五十多名扑火队员上山,我报了名,但没批准。
五天后,他们从远离黑河100公里外火场上回来了,其中少了一个。他们说:“被火烧伤的那个同学,正躺在医院里。”
据他们叙述:昨天中午,已经跟着火头转了四天的扑火队员,坐车一个多小时,到了另外一个火场。站在汽车上,能望见前面一片火海。
大家下车吃了一些面包和饼干,开始向山包上冲去……
扑灭了这个山包,人员开始向山下撤。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刮来了一阵回旋风,把火又燎到刚刚扑灭的山包上,还没来得及撤下的扑火队员被包围在火海中间。
有人大叫:“顶风冲出去!”
大家一齐顶风冲进火线。
但有一个同学被倒树绊倒,一个跟头摔在火堆里,两只手烧坏了,脸上燎起了大泡……
讲述扑火经历的同学穿着挂破的衣服,一个个都被薰得黑黑的。
就在这天半夜12点,学校突然组织第二批扑火队,这回轮到我们出发了。
我们第二批扑火队员的线路是五道沟――七道沟地营子――大青屯――河西。
我的行装:是一条麻袋,用绳子扎紧底下两只角,然后再扎紧袋口,就成了一个背包。包里一支笔,一个日记本,几盒压缩饼干和几个面包,还有一棵大白菜。
有人奇怪:上山扑火,你背棵大白菜干啥?
没想到吧,这棵大白菜后来竟成了宝贝疙瘩,怎么回事?留在后面说吧。
从大青屯到河西时,全是山间小路,由一个鄂伦春族向导带领我们,他已经68岁,断了一条胳膊,可他骑在马上是那样挺直,下马行走时又是那样轻松,我们跟在他后面翻山越岭走了有60多里地,夜里来到了河西金矿的招待所休息。
早上起来,我们从河西出发进入火场,打了20多里的山火,不知不觉已经到午夜12点,我们和山火
连续搏斗了16个小时。
大家劳累不堪,许多人实在累得不行了,就躺下眯一会眼,然后再跟上因扑火而缓慢前进的队伍。
在经过一片苔头地时,不少人跌进了苔头缝的深水里,水一直浸到腰部。
冷、饥、睏,一齐折磨着我们,而山火却一望无际。
这火围着重重山峦绕了一大圈,要是光靠我们这支七八十人的队伍,再扑二十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扑灭。更糟糕的是,我们刚刚扑灭的火,在后面又复燃了。领队的急得头头转,而大家也觉得是白费力,丧失了信心。
我建议,分出十人作为小分队,去拦住后面的火,其余人继续沿着火线打下去。领队采纳了我的意见。
&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142、扑山火(上)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