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108、四级干部

本章节来自于 边境插队手记 http://www.lishu123.com/10/10504/
    贫协主任刘承新和队长王雄涛吵了一架,导火线是分豆秆。

    豆秆是东北农村过冬的好燃柴,黄豆脱粒打场时,马绳吐出的豆秆都当场装车拉走,挨个分到社员家。

    这天送豆秆的人马虎了一点,当中漏了人家。其实,只要后面补上就是了,可是偏偏连着两车没补,刘承新来提意见了。

    王雄涛正忙着入马绳口,嫌他烦,没好气地骂了一句,俩人吵了起来。

    这一吵,一连串不顺的事都跟着来了。

    24马力的柴油机起火,差点爆炸;电动机的线源接错,找来两个技术员都傻乎乎地没看出来;知青点也跟着凑热闹,跑到队里找队长,说是丢了6只鸡。

    由于查不出电动机的毛病,打场的夜班停了。

    晚上,知青班子趁空开了个会,安排过冬的一系列事务。

    也许是大家心情不太好,开始会开得还顺,到了如何吃粗粮的问题上,卡壳了。

    知青集体今年分了4000余斤粗粮,除用2000斤换粮票给回上海探亲的知青外,还有2000来斤粗粮要大家吃的。

    有人说:为了防止一些人在食堂做粗粮时不买,做细粮时多买的情况,建议食堂连续做粗粮,不把2000来斤粗粮做完就不做细粮。

    有人反对,认为这妨碍了大家正常的生活,最好还是粗细粮搭配,每天两顿细粮,一顿粗粮。

    但立即遭到回击,用语十分激烈,甚至带着点攻击性。

    我让大家好好说,谁知情绪激动的他们无法安静,还有人连连劝我别“打岔”。

    没办法,都是那年代过来的人,说话习惯“上腔”,喜欢用强加于人的气势来逼使对方接受。

    会议对如何吃粗粮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会开到一半,队里让我和刘金鹏跟车去县城送粮。

    从粮库出来已经半夜12点。我和刘金鹏跑遍了黑河的大街小巷,也没有找到住处。大小旅馆都反扣了门,叫都叫不开。

    我们只好再回到粮库,在冰冷的走廊里,躺在麻袋上过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回到生产队,听说要开四级干部会。

    当年干部的大小有一套数字分级,数字越小,级别越高,听说十三级以上就属于高干。瑷珲县上海插队干部中就有八级的大官,比黑河地区领导都要大好几级。

    但这里说的四级干部并不是数字级别,而是指县、公社、大队、小队这四级干部。

    每年年底,县里都要开四级干部会,这是一年中全县最重要的活动。今年开会的通知已经下来,生产队的一把手、二把手、会计都要去,会期是七天。

    队委会开了一个短会,把队里的全面工作都交给了我。

    黄豆打场还没结束,我带着又打了一个夜班。

    星儿平静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告诉我,这一夜航行顺利;月儿柔柔地弯下腰,好像想低声跟我说:明晚再见。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108、四级干部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里夫子的小说边境插队手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边境插队手记全文阅读边境插队手记5200边境插队手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里夫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