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罕公路的知青回来后,知青点做后勤的一下子忙了起来,毕竟吃饭的多了,用水的多了。
首先忙起来的是高朗,每天要多挑好几担水。
高朗平时的活儿就不轻。知青点为了改善生活,今年春天起养了8头猪、50多只鸡。高朗被按排喂猪鸡,同时每天还要挑十几担水,烧热后供知青吃和用。
他整天弄得浑身上下黑乎乎、臭哄哄的,那双手已经裂了无数的缝,而缝里渗透了泥,洗也洗不清,但从没听他叫过苦,每天的活儿安排得有条有理。
但他有个毛病,就是不肯让兽医来劁小猪崽子。
劁,北方人叫骟,就是阉割。据说劁后的猪,性格变得驯顺,长得膘肥臀满,猪皮不厚、毛也不粗,可以当肉猪。
但在高朗看来,这猪也有猪的快乐,劁了就活得没意思了;再说,都劁了不下崽子,那明年不是还要花钱去买猪崽吗?
所以,他一见兽医来,就没好气地说:“骟什么骟!我们知青点养的猪不骟!”
后来,8头猪里有5头小母猪肚子都大了,怀孕的小母猪才一尺多长。
高朗倒是挺高兴,逢人便说:“你看,过些日子,青年点的猪就不是八头,是几十头啦!”
老乡说:“这么小就怀上崽子,它们长不大的。”
“多喂点食,还能长不大?”高朗很自信。
高朗错了,他再怎么卖力喂养,这些小母猪都不再长大。
第一只小母猪生产的那晚,高朗提着油灯,趴在猪圈里兴奋不已。
来给母猪接生的老乡看到生出的猪崽子都跟老鼠一般大小,又好气又好笑,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小的猪,脱口而出,说就像没发好的面蒸馒头,下了一窝“僵饽饽”。
传出去后,老乡都来看稀罕,看得个个掩嘴大笑。
还有一个变得忙起来的就是贾大爷。
贾大爷是在知
青长期不见荤腥,喝“玻璃汤”后,由队里安排来帮知青种菜的。
在他的精心侍弄下,知青点的那几亩菜地,冒出了菠菜、韭菜,油菜;搭起了黄瓜、丝瓜、豆角架;灯笼辣椒、圆肚茄子也都挂上了小花,光西红柿就有好几个品种。整个菜地,花开花落,香气袭人,青红黄绿紫,简直就成了一个大花园,让人眼花缭乱。
贾大爷种的菜,多得知青点吃不了,就卖给镇上的人;镇上人也喜欢吃知青点的菜,这不,到了秋天,又有人要来买知青点的菜籽。
菜地,成了知青点攒钱的宝贝。
这都是贾大爷付出的心血。
有一次,插队干部老孙看见贾大爷蹲在菜地里除草,露出裤子的小腿上有凝结的血,才知道他的痔疮发作好多天。让他回家休息,他说不要紧。左劝右劝,他生气了,但他从不会发火叫嚷,只是不理你,自顾自地继续除草。
再调皮的知青,见了贾大爷都毕恭毕敬,天天一口一个“贾大爷”地叫着。
这让贾大爷动了感情,他对知青十分疼爱。前些日子,做食堂的昊宇劈柴时不小伤了脚,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29、僵饽饽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