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23、过中秋节

本章节来自于 边境插队手记 http://www.lishu123.com/10/10504/
    秋。飘来一阵阵松脂和草土味。涨潮了。

    江突然宽了好多,翻滚的泡沫里夹杂着碎草、树皮、木片、残枝。 庄稼汉们上工前,扛着一根长木杆来到江边,一头压在沙滩上,一头伸在江面上,拦住江上的漂流物。下工后,用铁丝耙一下子就可以捞起一大堆柴禾。

    飘来一阵阵鱼腥味。落潮了。

    江突然窄了好多,不时有小鱼在碧绿的水面上,划一道银光,溅一朵水花。 庄稼汉们下工后,拎着一盘挂着一串鱼钩的线绳来到江边,线尾钉进沙滩里,线头拴着铁坠子捏在手里,甩几个大圈,然后挺直身子,扬起手臂,唰──!在暗红色的晚霞中,这黑色人影的手中飞出一个小黑点,连着一条细细的黑线,沉落在黑黝黝的江心里。

    睡一个好觉,早上准能收起半篮子小鱼。

    秋天的黑龙江,慷慨大方,不管涨潮还是落潮,都给准备越过漫长寒冬的乡亲们送来自己的奉献。

    早起放杆收鱼,傍晚捞柴甩线,几乎不费什么劲,家家户户后院的篱笆旁,就堆起了一垛垛柴禾;前院的柱杆上,就挂满了一串串小鱼。

    还有两天就是中秋节,知青们第一次领到了预支。

    预支是队上按知青的劳动出勤天数发的。从四月到八月138天,劳动50天以下的预支3元,劳动100天以下的预支5元,劳动100天以上的预支7元。

    我劳动了125天,晚上,到出纳那里领了7元。

    本地社员劳动100天以上的可以领20元。

    有的知青不服气,尤其是出工少的,常常是用钱多的,但恰恰预支得少,才领了三五元,口里嘀咕着:“这点钱,够干什么?”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一想,也就没什么不服气的了:

    社员拖家带口,知青单身一个;社员油米酱醋都要钱,知青有食堂统一安排伙食。

    再说,预支多少,到年底分红时都要扣的,少预支少扣,多预支多扣,到年底谁也不会吃亏。

    对我来说,下乡五个月,带来的15元正好用完,有了这些预支,置买些防冻物品也够了。

    中秋这天收工时,爱辉古城的上空弥漫着一片烟雾,东边天上一轮圆月,黄黄的,个儿特别大。

    江面上拖着很长的一片月光,像一座跳动的桥,把黑龙江两岸连接了起来。

    月光底下,江水南流。

    白天,一行行大雁沿着江水向南;晚上,都宿在江中的渚洲之上。

    天有点凉,我站在江边,身披大衣,望着南方,望着异样的月亮。

    月亮中间到底有什么呢?

    一棵桂树?一个老翁在砍着桂树?

    一位嫦娥?几个白兔在跟着嫦娥?

    虽然祖先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科学技术,能观察到那上面只不过是一些坑坑洼洼的山影,但他们却用丰富的幻想,创造了吴刚嫦娥的神话传说,给我们留下了人类美好的理想。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23、过中秋节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七里夫子的小说边境插队手记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边境插队手记最新章节边境插队手记全文阅读边境插队手记5200边境插队手记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七里夫子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