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夏天还是很热的.一辆汽车不急不慢地停到了西北胡同一座四合院的后门.从车上下來一个人白胡子洋人老头.
“胡里安先生.请.”守在门口两个黑衣人做了一个请的动作.然后拉开了门.“我们老板已经在里面等你了.”
“谢谢.”白胡子洋人老头脱帽行礼.然后拄着拐杖.晃晃悠悠地走了进四合院.
四合院的中心有一个凉亭.凉亭的架子上爬满了葡萄藤.一个身穿背心短裤的年轻男人正在亭子里拨弄一堆冰块.只见他拿起一杯酸梅汁.然后浇到冰块上.酸梅汁顺着冰块再流到一个碗里.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总理李默涵.
“哦.你來啦.请坐.”李默涵一见那洋人老头.就端起一碗酸梅汁.“唱唱我亲手做的酸梅汁.”
“谢谢.”白胡子老头的动作忽然矫健起來.他三两下除去了头套胡子和粘在脸上的假面皮.露出了他的本來面目.原來他就是本该回到德国的德国驻华公使辛慈.
李默涵看了看辛慈用來化妆的道具.笑道:“想不到公使先生的化妆术这么高明.”
辛慈微微一笑.喝了一口酸梅汤.“啊.这天喝到这样的冰镇酸梅汤.真是太享受了.”说罢辛慈放下碗.指着那堆化妆的道具.说道:“为了德意志的利益.我不得不这么做.”
“是啊.”李默涵也给自己倒了一碗酸梅汤.“从个人情感上來讲.我是很愿意和德国和德国人交朋友的.但是.从国家利益的层面上來考虑.我又不得不对德国宣战.”
辛慈耸了耸肩膀.把碗里剩下的酸梅汤一饮而尽.说道:“好吧.不得不承认.你对局势的发展眼光独到.这场战争德国不可能获胜了.作为一个大却孱弱的国家的领导人.你把宝押在协约国那一方是对的.”
李默涵举起装了酸梅汤的碗.做了一个敬酒的动作.“为了相互理解干杯.”
“干杯.”辛慈用碗和李默涵碰了杯.
李默涵说道:“尽管如此.这也不妨碍我们两国直接的交流合作.尤其战争结束之后.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法国人会尽全力削弱德国.而英国人出于传统的欧洲均势考虑.不会太放纵法国人.尽管如此.德国会有一大批和军事相关的工厂倒闭.大量的军人和工人失业.而这些军人和工人.正是我国迫切需要的.”
辛慈说道:“你们的国家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就算德国搬空了都未必能满足你们.”
李默涵笑了.说道:“那到不至于.比如你给我弄來的那艘潜艇和那些经验丰富的水兵.不妨告诉你.我的潜艇部队已经有十艘具备了作战能力.”
“这么快.”辛慈很意外.当然.他的意外也是有理由的.毕竟中国这样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造出了十艘德国现役的u型潜艇.并培训出了合格的艇员.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置信.当然.李默涵通过山寨手机的复制功能复制出來的u型潜艇数量远远超出辛慈的想象.只是合格的艇员无法复制.因此.满打满算也就十艘潜艇能够作战.
李默涵笑笑.说道:“中国人又不笨.只是以前原地踏步太久了.”
辛慈莞尔.说道:“这点我相信.”说着.辛慈自己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碗酸梅汤.“听说总理阁下在南方的军事行动很顺利.”
“目前來看是这样.”李默涵说.“当我统一中国的时候.我们两国合作的领域会更加广泛.中国会成为德国战后经济复兴的助推器.”
辛慈举起碗.说道:“这点我也相信.为了将來的合作..干杯.”
“干杯.”
李默涵把碗里的酸梅汤一饮而尽.他拿起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角.然后站起身來.“走.我带你去看店好玩的东西.”
“哦吼.我來中国之后.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辛慈也站了起來.重新把那堆道具装到自己脸上.
李默涵带着辛慈坐上汽车.一路去到了昌平一带.在昌平附近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铁厂.铁厂今天正在做大件.四个“日”字型耐火砖搭建的高炉分列在四边的高地上.中间的凹处搭建了一个高大的草棚用來挡雪.草棚下面的沟槽里是放置着一个硕大并用铁链加固的陶范.高炉铁水的出口都有耐火砖铺成的沟槽通到草棚下的沟槽.在这四个组合成一体的日字炉周边还散布者八座小一号的不同式样的炉子.
小一号的是曾字炉.上下两层.上层放着焦炭.下层放着生铁.用铁挡板封住火门.引火后.风箱开始鼓风.烈焰向下从曾字炉的上层灌向下层.慢慢的烤融下面的生铁块.一边操作的工人看到生铁块慢慢发白.用铁钳夹出铁块.一旁的其他工人趁热将铁块打制成薄铁条或者细铁棍.
四座大一号的日字炉也已经点火.从曾字炉里取出的由生铁炼制为熟铁的薄铁条细铁棍放在日字炉的前炉即钢炉的低沿坩埚里.后面是已经点燃但沒有鼓风的填满焦炭的炭炉.见到工人把熟铁放满钢炉.等候在那的工人开始鼓风.
随着风箱的拉动.炭火的烈焰穿过日字炉中间的火墙开始炙烤那些熟铁.不一会的功夫.熟铁的颜色就变为暗红色.一边的工人.这个工人必须是老师傅.这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生铁条.放在钢炉里.在烈焰的炙烤下.生铁条不一会的功夫就融化.融化的生铁水掺在那些暗红的熟铁料中.铁液随即沸腾.一些渣滓浮在融化的生铁熟铁混合的液体上面.老师傅用铁勺把渣滓捞出扔在一边.炙热的渣滓与刚解冻还潮湿的地面一接触就升起一阵雾气.
老师傅根据经验判断着火候.继续往已经大半融化的熟铁生铁的混合物里加入生铁.并开始用铁棍搅动坩埚里已经半融化的铁料.风箱加大鼓风的风量.钢炉的温度瞬即升高.铁料不一会就全部融化.里面的渣滓开始在铁水的表面沸腾.老师傅继续捞出浮在铁水上的渣滓.看着坩埚里的铁水差不多火候就吆喝一声“成钢了”.三个操作其他炉子的老师傅也先后喊出“成钢了”.
旁边的工人早就把耐火砖铺成的沟槽烧红.草棚下的沟槽里放置的陶范.也在下面用炭火加热.大个的陶范埋在沙子里.沙子除了保暖更重要的是为陶范提供支撑.听到四个师傅喊话后.彼此配合着用铁钳打开铁水的堵口.半掀起坩埚.坩埚里的铁水顺着预留的槽口留到沟槽里.接着顺着沟槽流到下面的陶范里.不一会就灌满陶范溢了出來.这时工人就把耐火砖铺就的流淌铁水的沟槽堵住.
这时候工人逐步减弱陶范下面加热用的炭火的火力直至完全撤掉.随后用手动滑轮组勾住陶范上的铁链将陶范连同里面灌入的铁水一起吊出來放在外面的空地上使其慢慢的冷却.所有的工人包括那些老师傅都听从一个穿着民军制服大衣的中年汉子的指挥.在他的指挥调度下.尽管场面看上去很杂乱.人员也不少.但是却沒有出现任何的乱子.
“李.你是打算让我重温中世纪.”辛慈看得有些莫名其妙.在二十世纪还能亲眼目睹中世纪的铸铁炼钢场景.在德国只能在钢铁博览馆里查阅资料才能看到这方面的一些图片记录.
“当然不是.”李默涵说道:“你知道这些炼出來的钢是干嘛用的吗.”
“我象只能制作一些原始的刀剑.可你们的军队早就不用它了啊.”辛慈摇了摇头
“错.是制作柴油机.”李默涵很认真说
“李.你在开玩笑.”辛慈说道:“这种原始方法炼出的钢根本不符合现代工业的需要.”
李默涵得意的笑了笑.说道:“你不知道.这家看起來非常原始的炼钢作坊里做的是当前最新产品的重要部件.柴油机的飞轮和底座.”
“柴油机.这绝对不可能.”辛慈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李默涵说的柴油机是指12马力单缸大飞轮柴油机.它具有几个特点:比如第一维修使用超简单.此机为单缸设计.无电瓶启动.无任何线路设置.无传感器.启动时只需要将减压阀打开.就能用手迅速摇动.当转速达到你心里认为的转速时.只要松开减压.该机就能自行运转起來.而且超级省油.只有20升的油箱可以供给12马力拖拉机在拖拉的情况下.奔跑6-8小时.
第二能吃粗粮.此发动机虽然只能加柴油.但是只要是能称做柴油的液体它都能给你燃烧.
第三该机造型简直明快.尤其是油箱设计.直接顶机器上面.既可以减少机器震动.又能保证在冬天加不合格柴油以后在高频震动的情况下不结冰.
第四外置大飞轮重量惊人且功能繁多.它不需要连接复杂的变速箱.更不用说pto输出了.它的飞轮之重量能保证单缸柴油机在它那种特殊高的压缩比下运转.飞轮上多出的三根v型带槽更是超经典设计.通过更换不同的带子.你可以拿该柴油机带动.水泵(一般就是浇地跟抽水).带动拖拉机.带动农用三轮车.带动打面机.带动玉米粉碎机.带动通过简单管道加入玉米或者大米就能出可作成休闲彭化食品的机器.反正这么说吧.只要能通过带子带起來的设备.它都能带.
但是.受制于目前中国工业水平的底下.李默涵只能因陋就简.集合了一帮子土洋工程师将本身就是比较简单的发动机进一步简化.简化的结果是这款柴油机的马力降低到8匹.但是继承了12马力单缸195大飞轮柴油机所有的优点.除了机体和缸体以及活塞轴承需要精细加工.其他部件大多都可以直接铸造.特别是飞轮底座等笨重的部件甚至连采用宋朝就有的抄铁法和灌钢法冶炼的钢铁.用陶范就能铸造.
听完介绍.辛慈立刻石化了.这算是中国人智慧无穷还是~~辛慈想了半天都沒想出一个合适的词汇來描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