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十七章 红贴钱

本章节来自于 宦海风流 http://www.lishu123.com/0/968/
宦海风流第六部吏部外郎第十七章红贴钱

    十七章红贴钱

    京兆礼泉县人邹氏凤炽。★中文网更新迅速,小说齐全★通文博学。明辩聪慧。乐善好施忠厚信长。锡以汤沐。忠君爱。可封江陵县开国子爵。主者施行。

    丁晋满意的看过诏。审核无误。然后在最后面签自己的名字:承议郎主爵郎中延东县国男臣丁晋。行。

    这是一份封爵诏。中省拟。以一本为底。一本为宣。具体的施行过程是:底本留中省。宣本送门下省;门省审覆后再颁于尚省司封司奉行。

    诏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诏旨的具体内容。是中省以皇帝的名义撰写的意旨。开头即称“门下”表明是送往门下省的。这符合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制度。中只对门下负责。诏旨的,面是rì期:黄龙七年十一月十九rì。

    期后面。就是中省各级长官的签名。中令文正侯臣刚宣”;“中侍郎安德开国侯臣王平斋监”;“朝散大夫守中舍人臣黄展行”。其中。宣监行。表明了这三级主官各自的工作及负担的责任。如中舍人展的“行”字。就是指这份诏是由黄展草诏的。

    第二部分。为门下省于中省文翌rì所撰。由门下省各级长官签名表明审阅复核后。赞同中省所拟诏。随即呈送皇帝。是为“覆奏”。这里要强调的两点是。若下省复核不通过。则由具封驳权的官员“给事中”注送还中省。称“涂归”。意思是要求中省重拟。另外一点是。因为幼帝现在还未亲政。因此如果复核通过诏会呈送给政事堂。而不是皇帝画可。

    第二部分的后面。样要署明公务完成的rì期时间。及各级长官的签名盖章如这份诏的便是:门下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臣卢士琼门侍郎清苑县开国子臣庸朝请大给事中臣扬钜等审。后面紧接一句:诏所右。请奉诏付外施行。

    在这部分内容后面。两字“制可”。这是政事堂审批通过的意思。因为中令和门下侍中都是真宰相。所以除重大事情外的一般公务。由门下侍中卢士琼手“制可”便行。用不着再由几位宰相的共同讨论研究。

    第三部分由尚省所撰。表明尚省尊旨施行。第一句:十一月二十rì申后都事郭长受。这是说时尚省的值官是都事官郭长者。这份诏下达到都省后。由他承旨。

    紧接着又是尚省各级长官的签名。如尚左shè太子少师爽右仆shè柱国韦求吏部尚特进光禄大夫显国公武仲归中大夫吏部侍郎高九渊。这些人一一签名盖章。后面是一句话:告江陵县开国子邹:奉被诏如右。符到奉行。

    诏的最后。也是最终完成工作。由司封司承担丁晋及下面承办各人员。写粉饰赞之语。再签自己的大名:主爵郎中丁晋主事范理令史魏感令史王毅和。后面。同样是完成时间。

    到此这份授爵全部完成。由司封司承发吏发往受爵人府邸。不过如爵位荣崇。往由中使或显官陪同。前往宣读旨意。

    经过丁晋的努力。邹凤炽的爵位终于争取下来不过其中颇费了点周折邹-驼接到诏旨后。大喜竟然给了司封司一贯的“红贴钱”。

    那这个“红贴钱”。又是怎么回事呢?

    说来。这还是丁晋的创举。自他来到司封司担任主官后。不久便发现本部门已陷入很严重的经济危机。常常因为公费的据济。而导致工作无法顺利展开。下面的官吏也缺乏工作积极心。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缺钱”。有钱能使磨推鬼。司封司穷的连办公人员的出差费跑腿费都拿不出来。常需要官吏们自己垫凑。又如何能让他们尽心尽力的去办事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后。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丁晋把生财的主意打在了授爵诏。诏的具体内容。他自然不敢稍有碰触。他感兴的是诏后面。归司封司负责饰的那一亩二分的。也就是本部官员签名盖章前的那几句粉饰赞美话。

    在以前。这些话总是冷冷淡淡。毫无新意。充满一种公事公办的味道。而到了丁晋手里。却是发生了大变化。丁晋聘用那些文笔好字体优美之人。将公事公办的话语。全部改为了充满感**彩的喜庆之词。甚至。有时还请一些著名诗人应景题词。或祝贺。或赞美。体贴入微。让受者无不心动喜悦。

    此外。派承发吏宣示诏时。升爵的敲锣打鼓。仪式极丰。而对于那些降爵削爵的倒霉蛋。便注意照顾他们的自尊。偃旗息鼓。极为低调。并选用机灵言辞巧辩之辈。温言安慰。

    虽是变化极大。细细想来。也不过是小小变革。为能如此。不过是从人之

    发。顺应了人的荣心。使受心情舒适。自然对&qt;吏亲切。给的辛苦小费。也就格外与众不同。

    这些小费。已经不能称之为小费。凡受爵者。自然都是达官显贵。并不在乎一点金钱。就你做好不。漂亮不漂亮。如果能让这些贵人满意。如邹凤炽之辈豪爽者。也不在少数。

    小费不能称为小费后。自也不能像以前般随意的赏给某个承办小吏。而且。这笔钱是感司封司这个整体的。是属于部门所有人的。所以也不知从哪位贵人始。兴起了一用喜庆红纸包裹赏钱。托专人呈交给司封司的风气。

    因为包裹的纸是红sè的。所以这种钱叫红贴钱。也称喜钱。

    不要小看这种赏赐般的喜事钱。“司封司”最忙碌的时候。曾在半个月内发出二十七封授赦。共的“红贴钱”一千八百六十七贯。相当于朝廷发放给司封司两年的公使钱。不过这种忙碌并快乐着的现象并不多见李景的爵政策。自颁布开始起。便一直受到大臣和士人阶级的攻击。很快这个短寿的不人心的敛财政策。便以失败告终。

    无论怎么说。托李景不知所谓经济政策。吏部司封司是一个利者。收入颇丰。不丁晋之志。不在此。于是钱大家共同花。贴钱凡在司&qt;员。下及办事人员管车马的仆役。人人都有一份。

    到了后来。喜钱的太多。丁晋觉的不妥免眼红嫉妒。动提出这笔钱归公。除为“司封司”留一部分后。余款交吏部。让本部所有官吏共享。从此这成为一种制度。

    一件事情。只要成为制度后来就很少再追究这件事情的原委本意。也不管对错。多年后。这种喜钱及共享的默契。然渐成陋习红贴钱数目多少。至还有具体规定刻在石碑。如果升官受爵者拜受任命状后装聋作哑。不赶快把钱送。那边就会发通知来催讨。喜钱再不是喜钱。反而成了人人厌恶而抛不开面子不的不献出的厌钱。这样的做法自然不能长久后渐渐废除。

    司封司成功的度过经济危机还大赚了一笔。下官吏无不喜悦高兴都拍手称道丁长官的贤明智慧。是丁晋却一,不高兴。心里还有些埋怨自己的失策。

    丁晋没有想到经过自己的小小变革后。本司的“生意”会如此火爆。收入会如此丰厚。这严重违背了他的本意。也不利于自己以后的仕途发展。

    丁晋为什么这么想?原因在于。这个时代自然不可能和现代相比。一个经济能手。能为本部门创收的主官。在现代社会。那是非常有利于仕途的大优点;可是在大周时期。往轻里说。这叫不务正业。重里追究。很可能会将你和贪污腐化这些勾当联系起来。既影响清誉。又不利于仕途的进一步钻营。所以丁晋认为自己这次的做法是的不偿失。

    别认为丁晋这是小大做。因为官场什么人都有。丁晋虽自认为自己仇人极少。但是就有人专门盯着他。寻找他的把柄和毛病。红贴钱这个事情。果然被抓住。借以攻击告讦于他。

    这个人。就是“司封司”原来的事官胡美卿。在丁晋刚来本司任职时。他和裴子雨同为属下两大佐官之一。此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说白了就是爱顶牛不服管教。是官场最让领导讨厌的人物。而丁晋虽常自以雅量。认为自己胸怀宽广。可是实际。他的容人气量并不是很大。这从他的用人标准就能看出些端。

    丁晋认为。统御之。首在威信。如果领导失去威严。失去对属下的统管能力。那是官员最大的失败。所以他的用人标准是。宁可用庸才。不用不听话的人才。

    而胡美卿自恃高才。对自己的嘱托阳奉yīn违。这是丁晋最不可容忍的的方。于是。后借胡工作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请令将他调走。又将范理从都省升调过来。助自己。

    胡美卿从吏部被狼狈逐走后。靠着关系。勉强在长安县署挂了份闲职。自然对丁晋非常仇恨。于是便十&39;留心司封司的动静。yù要抓住把柄。好好报复丁晋。这次。便让他抓到了好机会。他击的罪名也恰到好处:丁晋重钱财私物。坏朝廷清良风气。

    可是。胡美卿发往御史台的告讦。还是失败了。一方面是丁晋往rì的良好名声。让他躲过了一劫。另一面。丁晋太做人了。有钱大家一起赚。既然吏部众官吏都从喜钱中的到了好处。当然不能坐视有人破坏这样的好事。是一起抵触。御史台无法犯众怒。最重要的还是缺少了铁面御史丘度的御史台。已经没有几个真正铁铮铮无畏敢弹劾敢检-的御史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天堂发言人的小说宦海风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宦海风流最新章节宦海风流全文阅读宦海风流5200宦海风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堂发言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