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第九章 徐文茂的仕进之路

本章节来自于 宦海风流 http://www.lishu123.com/0/968/
第九章徐文茂的仕进之路

    徐文茂再次去拜访礼部尚崔庸。结果碰了个软钉子。他被那几个狗眼看人低的门子给拦了下来。

    “某是你家尚老爷的朋。尔等何敢?”文茂愤愤不平。

    一个紫红脸膛、满脸横肉的家伙斜了他一眼。几乎将拜帖砸在徐文茂脸。哼道:“没听过。”

    文茂愤然。明明就在几天前。丁晋带自己来拜访崔庸时。这个红脸大汉还卑躬屈膝的将自己迎进又送出。怎么可能几rì功夫便忘的一干二净。这个混蛋!

    徐文茂还待争辩。对方已不耐道:“哪来的撒泼货。也敢自称俺家大人的朋。再要厮缠。让你吃大爷们的拳头伺候。”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茂气的脸sè铁青。但却无可奈何。有心递几串钱打发这些恼人的小鬼。面子又下不来。最后只的恨恨的跺跺脚。懊恼的离开。

    不过文茂没有放弃。既然门不肯替他传帖子进去。那可以用用曲线迂回的方针。于是他找到一位常到崔府表演歌艺的红伎楚楚。楚楚是文茂的老朋。素来仰慕他的才华。以清唱委婉抒情的诗赋为名。是长安城久负艳名的一位歌姬。

    徐文茂当场做下一首长诗。对楚楚道:“yù见崔大人。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堂前。若问谁为此诗。但说徐。”

    楚楚作为虔诚的追星族一员。坚定的文茂诗迷。这个小忙自然是义不容辞。于是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下来。几天后。崔府举办歌舞宴会。楚楚当堂唱出文茂的艳丽之诗。宾主拍手称赞。皆曰大妙。

    崔庸好奇下询问这首诗的作者为何人。楚楚便说道:“曾听闻大人当众称赞过河东才子徐文茂诗赋绝流。徐生对大人的欣赏极为感激。yù登门拜见。却被阻。无奈下借小女子之口。做此诗。答谢大人知己之恩。”

    座宾客听闻。有人便笑道:“原来是文茂所作。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再借楚楚小姐玉口仙音。此诗更的三分神韵。”

    崔庸却是不喜。脸sè有些yīn郁。看的楚楚心中发颤。不过幸好崔大人并没有真的生气。只是点点头。淡淡的道:“徐生之才。确实不凡。”

    说完。再无下文。之后。崔庸和宾客、歌姬谈笑风生。极尽欢愉之事。只是自这rì后。楚楚再没有机会能登崔府之门。久而久之。昔rì的红歌姬楚楚小姐。再无艳名大炽之势。渐沦落为任人玩弄的二三等jì女之流。

    几rì后。崔庸接见了徐文茂。文茂大喜若狂。及至到了崔庸面前。还是难掩兴奋之sè。

    崔庸暗的再叹口气。如此大失沉稳之人。历来是他最厌恶的。真是可惜了那份常人难及的才华了。

    他是个爱才之人。这半是工作xìng质决定。半是出于他的本心。任吏部尚数年来。崔庸着实提拔了不少才识之士。虽难免私心。但也不乏真正爱惜培养之意。正因此。前些时候。丁晋带徐文茂门拜访时。他颇有些吃惊文茂的文学修养和口才。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人才。并为自己又将为朝廷发现难的的才智之士而欣喜不已。

    可是。随后。崔庸派人调查了徐文茂的情况后。却是发现了很多问题。大失所望。

    这个才华耀眼的年轻人。人品有大问题。

    徐文茂本为河东人士。现在长安城暂时借住在人白行简家中。白家的连墙邻居是一位晁姓御史的宅子。其女晁采自幼好学。做的一首好诗赋。人称晁才女。也许正是因为文学的共同爱好。文茂和晁采有了私情。时常以诗通情。两家之间的隔墙恰好又非常低矮。于是天黑后。文茂还经常跳墙过去与晁小姐幽会。并乘机欢合。有一次便被晁府的下人抓个正着。

    晁御史气的要死。大发雷霆。先把文茂狠狠揍了一顿。然后还要将他押到官府法办。

    要知道。虽然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但毕竟随着儒家学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大周已远不像大唐那么zìyóu豪放到几乎无所忌惮的的步。勾引未婚女子发生私情。是要受社会主舆论严厉谴责的。而像文茂这样。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如果办案人员严厉的话。还要被追究类似后世擅闯私宅和偷盗的罪责。

    晁母却想着息事宁人。女人的心肠总是要柔软些。也不会像男人那样为了面子什么都不顾。晁母自然清楚。如果将此事宣扬开来。即便文茂被惩治。名声大亏的女儿想要再找个好人家可就难了。女儿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委曲求全的叹道:“一个有情。一个有意。才子佳人。自应有此。”并表示。如果徐文茂愿意娶自己女儿为妻。晁家愿意资助他完婚。

    前面说过。徐文茂是个浪漫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个多情种子。现在又和晁小姐感情热烈。对于娶晁采的要求。当然没有任何抵触心理。一口便答应下来。于是等晁母说服暴怒的丈夫后。先前还如狼似虎的晁家下人便又恭恭敬敬的将他送回白家养伤。

    刚才是不法分子。现在是准姑爷。这待遇自然就不同了嘛。

    不过等到文茂回到白家后。清点今rì的战利品遍布身的道道伤淤时。便很是气愤。再想起余怒未息的晁御史冷嘲热讽说自己是癞蛤蟆吃天鹅肉。那种蔑视的语气。让一向自尊的徐大才子更生怒火。先前在晁家或许是因为过度恐惧。没感觉出什么。现在冷静下来想想。这心里。便有些不平衡起来了。

    徐文茂这里愤愤不平。而晁家那里。过后却更是郁闷无比。原来。晁小姐父母在成婚之事准备到一半时。才偶然的悉。徐文茂竟然早已有了结发妻子。而且已经成婚数年。难道自己家这样委曲求全的将女儿嫁过去。竟然是为别人做妾不成?

    当下。晁家便向文茂提出新的要求。要想和晁小姐成婚。必须休掉家中的妻子。立晁采为正妻。否则休想。

    文茂本来就对晁家有意见。闻言大怒。当即也回应道:要想我娶晁采为正妻。晁御史必须为他说过的讥讽之词郑重道歉。否则晁小姐只能做妾。如果晁家不答应。那随便。

    这番话传回晁府。晁御史气的吹胡子瞪眼。连声道:“此凉薄之辈。此寡无廉耻之辈。不嫁更好。不嫁更好!”

    说是这样说。可诸般事宜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连亲戚朋都已知悉。现在说不成婚。那还不被人笑死?

    晁母也无他法。只的和女儿相对垂泪。最后。还是过意不去的白行简出面做和事老。毕竟。徐文茂是借住在自己家中。才发生这一系列的变故。在这事。他万分惭愧。觉的很对不起十多年的老邻居晁家。

    白行简先安抚了晁氏一家。说自己会尽量劝说徐文茂。以便让这番好事顺利达成;随后。他又耐心的和徐文茂讲了一番道理。希望他不要在这件绝非小可的事情。意气用事。

    文茂对好的话不以为然。因为一向和气的白行简竟然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他的过错。

    白行简指出他有三不该。一不该和晁小姐产生私情。二不该冒然答应晁家婚事。三不该意气用事。以婚事逼迫晁御史赔礼道歉。并说。既然错误的事情已做下。便不该错加错。将事情弄的更加糟糕。现在最佳的办法就是答应晁家的婚事。并以晁采为正妻。才能缓和局面。从各方面来说。也对徐文茂最有利。

    白行简以理责之后。又以情动之。说文茂兄你既然和晁小姐情谊深重。就应该考虑下她的感受。多为她着想。男子汉大丈夫。为心爱之人受些委屈又算的什么?再说如果你和晁采成婚。晁大人就是你的泰山。天下哪有让老岳丈为女婿赔礼道歉的事?即便他有不对之处。你也要多包涵。多担待。这才是君子之道。

    甚至。白行简为了劝服于他。还隐隐暗示文茂。晁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在朝中亲朋故旧关系很多。如果能成为晁家之婿。对文茂以后在仕途的发展。非常有好处。

    无奈。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对徐文茂来讲。却是越听越生气。这只怪白行简作为和徐文茂相交数年的挚交好。其实对这个朋。还远不如丁晋了解的更为彻底。

    徐文茂。出生于一个旁支远裔、家境破落的大贵族之家。虽然家庭困难。但名义还算是贵族子弟。在他稳定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他既以昔rì显赫的门庭为耀。又常常因为现实生活的困顿而不的不卑躬屈膝求助他人。这种矛盾的价值观。养成了他自卑又自大的扭曲心理。再加徐文茂xìng格中放浪不羁的因子。所以他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在常人看来很是古怪甚至难以理解。同时。一些诸人皆知的道理、情理。也许徐文茂却觉的不可理喻。

    白行简善意的批评。便是适的其反。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文茂是个聪明人。这些道理白行简不说。他也懂的。但是白的直言。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徐文茂。无异是在他脸狠狠的抽了几记响亮的耳光。恼羞成怒下。他并不理解好的关心、劝说之意。而是认为在这次争执中。白行简背叛了二人之间的情。站在了晁家的立场。来质问自己。来纠自己的错。

    随后。白行简的动之以情。更是让徐文茂觉的好完全在帮晁家说话。更说什么攀晁家。将有多大的好处。这让文茂更加反感。白某人说此话。难道是认定他是一个只能靠裙带关系在官场混的小人吗?

    这一点。大概是文茂最无法忍受的的方。虽然。他一直以求仕、光宗耀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束缚自己。但同时。自命不凡的他。又自持才学过人。幻想着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仕途。从此平步青云。享受万人敬仰。白行简此类的劝说。无异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正是因此。白行简的一番好意。自然的不到好的结果。劝说不成。两人还大吵一顿。文茂一气之下。搬离白家。住进了杨如月的表兄张忠家中。张忠是伪诗人。本身没什么才学。偏爱舞文弄墨做两首小诗自我陶醉。对文茂是仰慕已久。所以很是热情而郑重的将徐文茂迎入了自己府中。

    文茂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留下白行简面对晁家的质问异常难堪。虽然他还是尽量维护徐文茂。替他说了不少委婉的好话。并保证自己一定劝服文茂回来成婚。可是暴怒的晁御史已经不想再忍耐了。盛怒下的男人是异常可怕的动物。什么面子。什么名声。都不再顾及。即便连妻子的温柔和女儿的眼泪都安抚不了。晁御史不知道从何门路的知徐文茂正躲藏在通义坊张忠宅中。于是亲自领着一批打手下人。杀入张府。要好好收拾一番那个厚颜无耻的卑鄙小人。

    可是。通义坊张忠也不是好惹的。张家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士。张忠的父亲、爷爷。都是远近闻名的市井豪侠之士。说穿了也就是的痞流氓的头头。到张忠这一辈。他漂白从良了。成为了通义坊武侯铺的一名押长。大概类似于后世的一名巡jǐng队长。

    脾气倔强的晁御史。和的头蛇张忠遇。自然不会有好事发生。两方人马没说几句话。连相互门户名号都没有报。便激烈冲突起来。最后要不是被闻讯而来的万年县尉喝止。恐怕就要发生一起严重的暴力流血事件。

    至此。徐文茂和晁家女私合。及翁婿大战的秘事也终于被诸人皆知。其间一传十。十传百时。不免被路人甲乙添油加醋。更增三分香艳。三分曲折。三分荒诞。而吏部尚崔庸收集到的关于徐文茂的资料。也不免有些夸大之处。但即便没有这些流浮之言。崔尚也对徐文茂很失望了。

    正是因此。崔庸便想对徐文茂冷处理。吩咐门房不准传达此人的拜帖。可是不想徐文茂竟另劈途径。以歌姬之口。传达拜访之意。如果自己再行拒绝。传出去不免被人说三道四。倒是显的自己气量狭小了。

    因此。崔庸冷淡的接见了文茂。不过。那种怠慢和忽视。敏感的徐文茂自然很快便感觉出来。这让他火热的心情。就像被扑了一盆冰水一般。迅速沉落下去。兴奋之sè。也从他年轻英俊的脸消失。

    贵人多事。崔尚自然很忙。也没有多少时间能浪费在一个不值的重视的小人物身。于是相互客套几句。等茶水送后。崔庸便开门见山的说。对于你的才情。自己是非常欣赏的。再加又有丁外郎大力推荐。因此。如果你愿意的话。自己可向朝廷荐举你为奉礼郎一职。

    奉礼郎?文茂听后。心更是沉入了冰冷的谷底。这个官职不仅品级低下。更关键的是。根本没有什么可供自己发挥才华的余的。奉礼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宗庙祭扫时的赞礼。除此之外。别无它用。真正是一个好大的花瓶。还是一个并不漂亮的花瓶。

    文茂干干的嘴唇颤动着。想要说些什么。崔庸并不给他机会。也懒的听他说什么。只是摆摆手道:“相信徐生定能在此职如鱼的水。老夫相信丁大人的眼光。也希望你不要辜负他的期望。好了。今rì就这样。如果想明白了。三rì后就到吏部添写一份脚sè。”

    在崔庸来说。能给徐文茂安排一份“公职”。已经是不错的恩惠。这。主要还是看在丁青云的面子。至于徐文茂对这份工作满不满意。是否愿意担任奉礼郎。崔庸根本无所谓。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天堂发言人的小说宦海风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宦海风流最新章节宦海风流全文阅读宦海风流5200宦海风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堂发言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